方國珊 西貢區議員 香港新界中小企總會會長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指出,保障市民基本的住屋需求是施政的首要任務。筆者深知,從棲身之所到安樂窩需要多方協力,而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適切助力,始終是特區政府房屋政策的重心。未來,特區政府可以在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的同時,更好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考慮引入信託基金支援房屋項目,既實現金融創收,亦完善本港房屋階梯。
安居才能樂業。青年人「買不起樓,又申請不到公屋」的難題存在已久。為協助青年置業,施政報告提出,房委會由下一期白居二計劃起,再增加1,000個配額,其中一半會撥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為避免配額因個人意願轉變而被浪費,批准信的數額將適量大於白居二配額,以盡量滿足買家期望。
施政報告亦提出,會將綠白表配額比例由40:60 調升至50:50,協助更多公屋租戶變成業主,同時讓原有公屋流轉給輪候申請人,達致一舉兩得。筆者認為,增加綠表配額不單有助於年輕人置業,還可以收回公屋單位編配,加快有需要人士的輪候進程。據悉,未來數年資助房屋出售部分有5萬餘個單位,若一年可進入市場有約1萬多間,即使調高綠表比例,亦對白表影響不會太大。
同時,考慮到夾心階層的需要,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放寬新出售單位的轉讓年期由15年減至10年。港大商學院助理教授王柏林曾表示,居屋在二手市場流通,能夠鼓勵居民向上流;若進一步將「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擴展至所有人士,讓年輕人購買白表居屋後能在二手市場樓換樓,亦能鼓勵居民循房屋階梯上進。
下一步,特區政府可以考慮利用金融工具,增加可負擔租住房屋供應。立法會議員洪雯談到,「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的金融模式,具有低租金、賺微利、可持續的特點。其運作方式大致為投資人在市場集資購入物業後,收取物業產生的租金作為股息收益。這種方法既能覆蓋中低收入家庭對於住屋的剛性需求,產生穩健收入,又能吸引追求穩定的投資者,緩解政府壓力。
筆者認為,這一模式可以為特區政府的房屋項目提供參考。無論是出資或與機構合作設立投資項目,還是為基金提供優惠政策,本港的房屋階梯都有望得到完善,基層住戶的住屋問題亦將得到紓緩,從而積累財富實現上流,達致「同創未來」的目標。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