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來論 | 制度型開放與民生獲得感的協同進化

2025-09-17 16:08:59 來論

文/石柱

細讀李家超特首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其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主題的政策藍圖,呈現出制度型開放與民生改善的深度協同。這份凝聚10100份公眾意見的施政綱領,在延續綠色發展主軸的同時,通過一系列突破性舉措,構建起香港經濟轉型升級與社會福祉提升的雙輪驅動格局。

深化改革呈現「人才 - 資本 - 稅制」的三維突破。將八大高校非本地生比例上限從40%提升至50%的決策,絕非簡單的名額調整,而是打造「國際教育樞紐」的戰略布局。施政報告進一步明確,這一調整將與全球頂尖學府建立聯合培養機制,增設「大灣區專項獎學金」,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秀學子。在本地生 15000 個資助學位剛性保障的前提下,這項政策將使香港這個擁有5所百強大學的城市,形成人才「蓄水效應」,為香港構建多層次人才梯隊、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堅實支撐。稅制改革同樣精準發力,利得稅與薪俸稅的一次性減免及印花稅稅階調整,既減輕中產負擔,又通過非本地生高額學費形成的「教育出口」收益,構建良性財政迴圈。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優化,結合家族辦公室稅收優惠政策的延長,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跨境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為實體經濟注入「耐心資本」。

改善民生實現「硬供給 + 軟件驗」的雙重升級。未來五年19萬個公屋單位的供應目標,較本屆政府上任時增長80%,這一硬核數據直擊住房痛點。更值得關注的是政策組合的創新:短期通過國慶消費優惠形成「民生刺激脈衝」,中長期依託土地供應機制改革建立住房保障長效機制。這種「應急 - 常態」的政策搭配,既緩解即時民生焦慮,又夯實社會穩定根基。尤其將住房供應與北部都會區開發相結合的思路,打破了「建屋就減產業用地」的零和困局,實現民生與發展的協同推進。而住房政策與人才政策也形成了良好互動,為吸引的非本地人才提供過渡性住房支持,讓人才能夠更安心地在香港發展,同時也帶動了住房相關產業的需求。

北部都會區建設邁出「產城融合」實質步伐。新成立的「北都發展委員會」 下設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大學城籌畫及建設組、規劃及發展工作組,三個工作組將分工協作,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負責探索創新的投融資和運營模式,大學城籌畫及建設組專注於高等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引入,規劃及發展工作組則統籌整體的規劃與建設推進, 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完成核心區土地平整和基礎設施框架搭建。5.2萬人就業規模的河套合作區規劃,絕非簡單的空間擴張,而是通過「保險資金+基建投資」的創新模式,構建起資本與產業的共生生態。施政報告將北部都會區定位為「大灣區創新極」,通過交通網絡加密與產業政策傾斜,使這片土地成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界面」。全力推動的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將大幅縮短香港與前海的通行時間,加強兩地的經濟聯繫與人員往來,帶動沿線地區的產業發展和商業繁榮,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和生活選擇。特別是將 65% 的私營房屋土地儲備投向北部都會區的決策,體現了「以產興城、以城聚人」的先進規劃理念,有望破解香港長期存在的職住失衡難題,與香港整體產業升級形成協同,北部都會區重點發展的創科等產業,能吸引相關企業入駐,帶動就業,而人口的聚集又會促進服務業等配套產業的發展,推動香港產業結構優化。

創新科技發展構建「政策 - 資本 - 生態」的立體支撐。100 億港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的設立,標誌着政府投資模式從「分散資助」向「生態培育」的轉型。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戰略領域的投資布局,與第三個 InnoHK 研發平台建設形成疊加效應,將顯著提升香港的「科創密度」。更具突破性的是「低空經濟工作組」的成立,這一前瞻布局不僅搶佔新興產業賽道,更通過法規體系創新,為香港構建「天空開放」的制度優勢。施政報告中還提及成立「AI效能提升組」,統籌人工智能在政務、產業、民生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如在政務方面推行智能審批系統試點,預計可縮短審批時間 30%;在醫療領域開展AI輔助診斷專案,提高診斷效率。當河套園區的AI研發院與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形成聯動,香港正從「金融中心」向「智創中心」加速蛻變。

這份施政報告的深層價值,在於構建了「改革精度、民生溫度、發展效度」 的三維評價體系。社會各界對報告反響積極,稅制優化和資本引入政策將改善營商環境,住房和民生福利政策十分值得期待,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規劃可圈可點。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香港通過制度型開放釋放發展動能,以民生改善築牢社會根基,用北部都會區與創科產業打造未來增長極。這些政策既回應了業界對營商環境優化的訴求,也滿足了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契合國家對香港「八大中心」的戰略定位。香港憑藉自身在金融、專業服務等領域的優勢,積極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當教育開放、稅制優化、住房保障、產業升級形成政策合力,香港正以獨特的「制度創新 + 生態構建」模式,在新發展格局中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

(作者為中國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主席、香港經濟智庫主席、安徽省政協委員)

責任編輯: 趙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