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歷史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考驗着和平共識 讓世界讀懂「惟平載道」的中國胸懷

2025-09-16 20:19:21 來論

陸文榮 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 海南省道教協會會長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時光又一次打開察往知來的大門。對熱愛和平與自由的人們而言,這是一次文明共鑒的交匯與交融;於一切渴望友誼與發展的國家來說,這又是一個深化共贏的機遇與平台。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本應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全人類共同價值,沿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確方向前行的世界,因個別國家重拾冷戰思維、製造陣營對立而蒙上新的陰影。人類,又一次行進至歷史的十字路口。

何以解局?惟平載道!

「攜手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積極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面對加速演進的世界百年變局和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今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上,向世界發出銘記歷史、珍視和平、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時代強音。

這強音,是對「和平、和睦、和諧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一直追求和傳承的理念」的有力闡釋,讓世界讀懂中國,感知東方文明「惟平載道」的智慧與遠見;這強音,更是對「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的持續賦能,讓中國擁抱世界,彰顯中國政府命運共同的胸懷與主張。

一、惟平載道:厚植傳統文化的中國智慧

世間萬物,常求平衡,「民莫之令而自均」;人類發展,貴在和平,「往而不害安平泰」。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平」的理念延綿久遠,涵養着泱泱大國的文化基因。平安、平和、平衡、平治、公平、太平,這些概念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為一代代國人的價值取向與不懈追求。

大道相通,百家共鳴。

在道家先賢致力弘揚、踐行「惟平載道」的同時,儒、墨、名、法、陰陽、雜家、農家等學派也同頻共振,在以和為貴、以平為福的價值取向上「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呈現出高度一致。

如儒家以平為初心,提出「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強調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平治天下為目標;墨家以平為核心,提出兼愛、非攻、尚同、節用等思想,主張和平友善,反對戰爭暴行,呼籲團結統一,提倡取用平衡;法家以平為秩序,認為「法令之不行,萬民之不治」的根源在於「貧富之不齊」,提出應該「以天下物利天下人」「論其稅賦以均貧富」;雜家以平為指南,強調貴公去私,「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農家以平為抓手,以人人平等、共同勞動、共同富裕為主旨,提倡「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這些均賦予了「惟平載道」更加豐富的內涵、久而彌篤的使命。

「誰言太平本無痕」?百花齊放春滿園。

也正是在一位位先賢以平為美,以平尚同的交流共鑒中,在一代代國人為之追求、為之奮鬥的如虹征途上,「惟平載道」的中國智慧,在中華民族的歷史沃土中生根發芽,綻放出優秀傳統文化的芬芳。

二、惟平載道:助力現代化發展的中國主張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發展;對傳統最好的繼承,就是創新。

作為中華文明的樸素智慧,「惟平載道」不僅寄托着古人的美好願望和樸素的治國理念,更在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在新時代的實踐中,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發展,被賦予了現代化的註解。

這是「站起來」的平等、公平與和平。

「自立者,人恒立之」。沒有「站起來」為基礎,平,便是鏡中花、水中月。新中國的成立,開創了無論民族、男女、老少,政治平等、經濟平等、文化平等和社會平等的新局面。中國人民以「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鬥爭精神,站穩了平等的腳跟;以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國際主張,成為世界和平的堅定捍衛者。

這是「富起來」的平等、公平與和平。

「衣食足,則知榮辱」。沒有以「富起來」為依託,「平」則難免成無基之台、無源之流。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發展是硬道理」照亮中華民族振興的航程。我們以更開闊的視野書寫了:平不是低水平生存,而是高水平發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平不是絕對平均,而是有序進步,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平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博采眾長,社會主義不等於計劃經濟,市場經濟也不等於資本主義;平也不是一花獨放,而是兩翼齊飛,既有物質文明的富足,亦有精神文明的豐裕。

這種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修平,是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的同向發力。既注重富強、民主與文明、和諧的相依相存,也注重自由、平等與公正、法治相輔相成;既注重愛國、敬業與誠信、友善美美與共,也注重理論自明與行動自覺的知行合一。

這種平,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通闊暢平,是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的道合志同。既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也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既拒絕封閉僵化、不走霸道歪路,也不為他人左右、不走易幟邪路。

平,是最好的「世界語」;平,也是最好的「中國夢」。

惟平載道,正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向世人展示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勃勃生機。

三、惟平載道:推進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力量

世界各國不是孤零零的「桃花島」;和平發展也不是獨樂樂的桃花源。

中國式現代化回答了「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之問,也讓我們清醒地看到: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內勁」,需要中華兒女的萬眾一心;也離不開「外功」,要有世界和平的共建共享為保障。

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新考,習近平主席高瞻遠矚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構建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指明了前進方向、貢獻了中國方案,讓世界再次感受到「惟平載道」的中國智慧與中國胸懷。

這也對我們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涵養「惟平載道」的浩然之氣,激發傳統文化的鼎新動能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之間的內在聯繫和辯證關係,站在政治、安全、經濟、文化和生態的全局高度、長遠角度,認識「平」的豐富內涵,做到知高知低、知動知靜、知直識曲、知內知外。

「高下相傾」。知高知低,即要看到「平」既有同一性,也有多樣性;既有一望無垠的「平原」,也有平坦開闊的「高原」。進而更準確地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非強求世界各國在政治制度、經濟體系、文化習俗等方面完全一致,而是追求以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基礎的差異化發展。強調因地制宜、各展所長、長短互補、共同進步。

「動靜有常」。知動知靜,即要看到「平」既有穩定性,也有發展性;既以堅如磐石的傳統底氣為基,也以向高登攀的創新銳氣為核。進而更深刻地領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急在一時、急在一項,而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也不能自滿懈怠、僵化停滯,而要主動作為、勇於改革。強調因時制宜、解放思想,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平,是平台。決不能把宗教文化平台與國家安全割裂開來,而是要通過「惟平載道」的價值共識和價值整合,涵養教職人員與信教群眾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把信教群眾緊緊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為中國式現代化凝心聚力。

要清醒地認識到,平,是與時代同行。宗教中國化,不能以甘當「老前輩」為榮、止步於「原宇宙」,而要敢闖「新大陸」、會用善用「元宇宙」。要在互聯網時代,掌握技法、熟悉算法,向《哪吒》學習,向《黑神話:鍾馗》學習,向《哈利波特》系列文創學習,深入挖掘道家傳統文化,打造立得住、傳得開、叫得響的文化IP,向世界精準表達中國人愛好和平、敢於鬥爭的「惟平載道」胸懷。

所有的砥礪奮進,皆為蹚出一條平坦大道;所有的萬川歸海,皆為水利萬物動態平衡。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何為平,如何平?

於我看來,一言概之:平,就是初心,就是大道。

平治天下,大道無垠!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