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賀鵬飛)中國質量(南京)大會9月16日開幕,全球各國和國際組織代表齊聚南京,共商質量領域國際合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在開幕式上表示,中國願與世界各國一道,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一帶一路」規則標準「軟聯通」,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中國質量大會是由中國主導打造的國際質量交流與合作平台,此前已成功舉辦五屆。本屆大會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南京市人民政府承辦。會上,中國質量領域最高榮譽——第五屆中國質量獎揭曉,海康威視、三峽建工、TCL科技等10家組織獲得中國質量獎,78家組織、6名個人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羅文指出,本次大會以「質量:賦能新質生產力」為主題,旨在推動經濟發展新模式加快形成。市場監管部門將重點以質量三大要素為抓手,為質量強國建設做出積極貢獻:一是以高標準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加大標杆企業培育力度,引導企業加強質量創新,運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推進質量管理數字化;二是以高質量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實施重大質量提升項目,聚焦產業鏈技術迭代和質量升級,組建創新聯盟提升關鍵質量技術;三是以優質服務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開展質量診斷分析,加強風險防控,打造區域質量優勢;四是加強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檢驗檢測能力提升,強化互聯互通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副總幹事鄒刺勇認為,如今,質量這一概念已被賦予了豐富的可持續發展內涵。提高質量已從最初的產品安全和貿易合規,逐漸拓展到可持續性、韌性、創新、數字化、應對氣候變化等諸多方面。因此,現代化的質量基礎設施已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支柱,有助於我們應對全球兩大發展趨勢—數字化與綠色轉型,以及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中國關於高質量發展與創新驅動的願景,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創新推動進步』的使命高度契合。」鄒刺勇說,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期待進一步深化與中國及各國的合作,共同推動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具有韌性的價值鏈,促進可持續工業發展,實現共同繁榮。
國際法制計量委員會(CIML)主席鮑勃約瑟夫·馬修強調,質量基礎設施可提升機構能力,強化治理,並支持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建設有韌性、包容性與前瞻型社會的基石。他說,「作為領導者和政策制定者,我們必須:投資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促進國際合作和標準協調,支持能力建設和技術教育,推動質量基礎設施與數字化轉型和新興技術協同發展。」
張國清指出,加強質量領域交流合作,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中國願與世界各國一道,推進質量研發合作,推動質量變革創新,共享質量技術進步,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質量動能。中國願與世界各國一道,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一帶一路」規則標準「軟聯通」,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中國願與世界各國一道,健全全球質量治理體系,強化國際間質量監管協作,共同書寫人類質量事業的新篇章。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