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香港抗戰有段古|勇者的文學:流散作家在香港的戰時跨文化敘事

2025-09-16 19:11:44 訪談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在中國現代文學的宏大敘事中,我們常常習慣於聚焦於北京與上海的「雙城記」,卻忽略了更為豐富多元的文學景觀。戰爭的炮火不僅帶來創傷,也意外地促成了文化脈絡的遷徙與交融。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劉東教授在本視頻中,將帶領我們打破既定的文學史想像。他將揭示抗戰時期東南部沿海城市,尤其是香港與外來文化的碰撞,如何為中國新文學孕育出多重的源流與脈絡。透過作家如蕭紅、茅盾、張愛玲、蕭乾等人的故事,我們將看到香港如何從一個「避風港」,轉變為資訊、人員與文學形式的關鍵「樞紐」。它連接着孤島上海、大後方重慶乃至紅色延安,成為不同意識形態與文學實驗交匯的獨特空間。

這不僅是一段關於文學的歷史,更是一段關於勇氣的故事。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這批作家如何以筆為劍,鍥而不舍地書寫,將創傷轉化為不朽文字?他們的堅持與探索,又能為今天的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記者:劉裕;攝像:李昊、劉一君;剪輯:李昊、劉一君;文字:李昊、劉裕)

責任編輯: 趙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