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財評 | 張宏業:銀主成業主 香港樓市場見回穩跡象

2025-09-16 00:26:05 財評

撰文:張宏業
(作者為中國房地產評估師,英國特許測量師,香港測量師,澳門房地產評估協會會員,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產業協會副會長,香港上市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隨着樓市由高位連續調整,近年不少高額物業被銀主接管,成為銀主盤,再在公開市場出售不果後由銀主承接,銀主由債主變身為業主。對銀主而言,將債項轉化為資產,一來減少不良借貸,二來可能可將相關減值撥備回撥,以改善自身資產負債表。從經驗角度考慮,銀主購買物業時,會依足程序執行,避免未来出售時,被前業主以「貿然賤賣負債物業」為由興訟追討差額。

山頂豪宅貶值逾13億 事前估價必做足

以近期矚目的山頂歌賦山道15號獨立屋作例子,其原由深圳商人陳紅天及相關人士持有,2023年由承做一二手按的東亞銀行接管物業,並於同年8月首度招標求售,惟一直未有承接。時至今年8月份,東亞銀行旗下公司終以7.9億元承接。最新成交價比2016年成交價的21.2億元,賬面大幅貶值13.1億元或62%,而且還未計及重建成本等等實際開支。

筆者相信,銀主事前會委託數家估價公司作現時值評估,再按結果進行交易,避免日後被追討差額。不難猜到現時市埸估價應於7.9億元左右,以大廈實用面積18,078平方呎折算,呎價於4.37萬元,筆者認為屬於中肯估計。

不單是頂級豪宅,不少酒店近日也成為銀主接收選項。典型例子是去年的觀塘偉業街163號觀塘麗東酒店,原業主於2017年以22.48元億購入,並由南洋商業銀行承做按揭。近年淪為銀主盤,去年底終以 18.7億元由銀行承接,較購入價帳面貶值3.78億元或17%,也未包含利息支出及其他費用。

銀行主要業務是借貸賺取息差,參與物業投資或地皮發展業務並非其本業,相信其也不想接收借貸物業再變現。既然不是原業主身份,處理負債物業時必須跟足程序,以證明銀主不是貿然接收,只不過是被迫回收資產來回收債務而已。回收資產前,銀主會連續地追討利息及本金(如有),再嘗試委託物業代理公開推售。未成功出售時,再按市場估價轉為自己名下。

精明讀者立刻想及問題,銀主會否按物業種類回收,即是先收回市場較活躍成交的種類?筆者相信是不會的,因為整體過程花上起碼兩年時間,期間市場變化不少,誰能預期未來改變。銀主大多按照個案深入考慮,包括借貸數目(含欠利息和本金)、業主財務情況及合作態度等等因素求得最後決定。不過市場太多銀主接收事例是負面因素,證明業主看不懂前景,但是從逆向思維,接收物業後最後成功市價變現也有着減低平價貨源,有助投資市場觸底回穩。

投資市場有回穩跡象

近月香港物業市場有着回穩跡象,包括二手住宅及久違了的工商舖物業(尤其是甲級寫字樓及酒店)。步入下半年至今天,已有不少酒店交易,都在總價五億以下,遍布上環/西環、西半山、尖沙咀及旺角,賣家不乏銀主及財困投資客,說明投資者趁低價吸納改裝為學生公寓用途。再者近月核心商業地區甲級商廈浮現不少低價成交案例,包括皇后大道中九號、中環中心、力寶中心等等。雖然成交價較高位大幅回落,但是相對現時租金收取的回報率,交易呎價尚算合宜。近日酒店及甲級寫字樓連續成交,反映投資客看到九月中美國息口下降趨勢,早些入市賺取較高回報率。

商舖租務活動轉向增加

不少投資者關心的商舖市場,近月出現租務成交,尤其是尖沙咀地點和民生區。趁着租金回落時,營運者出動租用舖位,多是旅遊及食肆行業; 中小型經營的傳統商戶不少走上關閉之路,明顯是被平台銷售活動取締。今天零售行業必須變革,以實體和虛擬形態並行,以堂食和外堂方法並施,以全面滿足不同消費習慣。為了增加人流,不少商戶設立網站取貨點,期待網購者先臨。其實消費習慣時刻流動,能夠跟著潮流才能生存的。

展望未來樓市向好

香港整體物業市場有着回穩復常跡象,無論住宅或工商舖或酒店都是看見租售活動成交增加,使用家和投資者重臨市場趁低吸納。市場前景還看以下因素,包括9月中美國利息減低幅度 、特區政府施政報告房地產行業提振措施具體內容、整體內地及香港經濟發展情況、本地銀行對住宅及工商舖借貸取策、銀主盤出售結果等等。近月銀行爭相提高存款利息吸引資金留在銀行體系內。足證銀行努力儲備資金作借貸用途,尤以股票及物業為抵押對象。不難預期今年剩餘日子銀行對物業借貸加大力度,有助物業價格回升。在銀行未大幅借貸工商舖前,手持大量現金的具實力投資客是可以趁低吸納,收取較豐厚回報。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