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中國企業出海已成為大趨勢,2025「中國企業出海之道」專題論壇深圳站活動日前在深圳寶安區海納百川大廈舉行。論壇聚焦「企業出海香港金融服務與政策紅利解讀」,由中共深圳市寶安區委統戰部指導,寶安區企業服務中心、中華協進會(香港)、寶安區工商業聯合會、深圳市對外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友誠國際移民顧問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吸引眾多企業家參會,為企業出海香港搭建交流對接平台。
活動現場,三位來自金融、政策及人力資源領域的專家進行了精彩分享。比富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顧問陳柏燊解讀香港資本市場機遇,他提到,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場集資額全球第一,首8月日均成交額達2483億港元,按年增長132%;相較於直接IPO,併購上市流程更快、確定性更高,當前港股殼價處於歷史低位,為企業赴港上市提供窗口期。

國際評估中心市場總監劉紀言深入解析了香港BUD基金與EMF基金政策。其中,BUD基金累計資助上限700萬港元,EMF基金按1:3比例匹配資助,覆蓋品牌推廣、技術升級、海外參展等場景,並通過香港手工茶品牌、科技公司等成功案例,說明政策如何降低企業出海成本。
深圳市對外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代表卓進炫則介紹企業出海人力資源解決方案。作為深圳市唯一同時具備面向香港及海外國家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的專業機構,已為香港航空業、建築業等輸出勞工4000人,同時該集團可為中國出海企業提供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的名義僱主、靈活用工、薪稅管理、海外招聘、簽證服務等人力資源及商事全鏈條服務,解決企業出海用工難題。

論壇期間,企業家圍繞香港上市流程、BUD基金申請細節、赴港勞務手續等問題提問,專家逐一解答。參會企業家紛紛表示,本次論壇清晰解讀了香港金融與政策紅利,為企業出海提供了實操路徑,後續將結合自身業務,積極把握香港發展機遇。
寶安區企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寶安通過搭建國際組織與商協會集聚區、開展出海專題培訓、推出跨境金融服務等舉措,為企業出海築牢根基。目前寶安國內外上市企業總數達82家,並有7家企業遞表港交所,數量位居全市前列,企業赴港發展勢頭強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企業上市併購融資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對香港BUD政策的深入解讀,企業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藉助政策東風,拓展業務,提升競爭力。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