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帥 通訊員王昊、王嘉新報道)「刀刃向內,刀尖向外——呂錚《雙刃劍》新書發布會」近日舉辦。繼《三叉戟》之後,《雙刃劍》是作家呂錚再度出鞘的刑偵力作,藉以剖開傷疤,照見初心。
呂錚是中國作協會員、北京作協理事,出版有《三叉戟》《大風暴》《藏鋒》《打擊隊》《名提》《獵狐行動》等二十部長篇小說。他曾獲2023年度人民文學獎長篇小說獎、第四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第七屆「北京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等稱號。
新書《雙刃劍》主要講述,十年前雨夜潛逃的關鍵證人喬慕華,如一把利刃刺破四名刑警的職業榮光——「四大名捕」董刃、江鋒、趙闊、蘇曉雅因「監守失職」跌落神壇,降職、邊緣化、榮譽蒙塵,而「內鬼」傳言更似陰影纏繞不散。當歲月試圖塵封舊案,探長董刃卻以「下沉」基層再入刑偵的孤勇,撕開時光的繭房……一群被命運反覆碾壓的刑警,如蒙塵利刃,為求正義毅然「刀刃向內」。剖開自身傷疤的那一刻,正義鋒芒直指罪惡。書中沒有懸浮的英雄,只有被現實捶打卻未褪色的靈魂,在幽微處點亮人性之光。
不滿足《三叉戟》的標籤
《三叉戟》是呂錚將近十年前的作品,出版後即受到讀者的喜愛,改編成電視劇後更是引起了廣泛影響。在活動的開始,中國內地著名男演員、導演、電視劇《三叉戟》的主演陳建斌以錄製視頻的方式,分享了他對呂錚作品的感受。
陳建斌稱,他和呂錚的相識緣於《三叉戟》第一部的拍攝,「呂錚在作品中將警察形象塑造得十分鮮活有趣,因此我為呂錚起了一個綽號:『穿警服的老舍』。一切文學作品的基礎都是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呂錚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好,相信在《雙刃劍》這本新書裏面,大家會看到更多真實、有趣的人物。」
「那個時候我還在用我的潛意識來寫作,我從眾多警種裏面挑選了三個最有代表性的警種,包括一個經偵警察,一個刑警和一個預審,他們分別代表了警察的忠誠、力量和智慧。這三個老警察湊在一塊兒,和而不同,便產生了這個故事。」談起《三叉戟》,呂錚表示这部距今近十年以前的小說還是一張貼在他身上的標籤,作為一個作者,他是不滿足的。今次《雙刃劍》從動念到完成,跨越了將近七年的時間。從《三叉戟》到《雙刃劍》,這本新書是給讀者的答覆,也是給自己的一個答卷。無論及格還是不及格,都期待着讀者給他的反饋。
要求所有的細節都要經得起推敲
作為影視行業的從業人員,騰訊視頻總編輯張恒表示他評判劇本、小說時有三個方向:合理、有趣和「突兀」。在他看來,涉案題材、懸疑題材最重要的就是合理性、真實性,可能因為呂錚的職業是警察,有很多職業案例的積累,因此他下筆也極具真實感。同時,他的故事也是有趣的,他寫出了一個真實的警察生態,包括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也包括警察和犯罪分子之間的關係。
《十月》雜誌原主編陳東捷是呂錚交往長達十幾年的文學編輯。對於呂錚的新作,他從社會問題和人物塑造兩個角度進行了肯定,「呂錚總是把警察的故事置於大的社會背景之下,他的每一部小說裏面都有不同側重的社會問題,比如獵狐行動、電信詐騙等等。我們平時經常在新聞裏看到的社會問題,很多都會在呂錚的小說裏有所呈現。而《雙刃劍》中的人物比他前面的作品要複雜得多,比如富江,他本來是一個受害者,後來變成殘暴、陰險的施害者,這個人身上顯示了非常豐富的人性內涵。這是《雙刃劍》比他以往的小說更進一步的地方。」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助理、《雙刃劍》策劃編輯張引墨就呂錚曾提到的「好的文藝作品就是人物立體,人物關係牢固,以人帶事,並不是案件的離奇」,引向對呂錚的創作理念的探討。呂錚進而介紹了自己在創作這部小說時的經歷:「我自認為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雙刃劍》:別人沒有的,我力爭有;別人有的,我力爭做到更精彩。我在創作《雙刃劍》的時候,在黑板上寫了三句話:所有的細節都要經得起推敲;對白、過橋、場景描寫,一定要有信息量,有交代、要能襯托整個小說的意向、要對故事情節進行推動;棋在棋外。我要離開警察的身份去看警察。只要我稍微想從警察的立場上寫警察,我就會喊停。」
湊近社會才能成為更加持久的寫作者
張恒表示,他所認識的呂錚是一個充滿了創作熱情的人,他心中有一個英雄夢,塑造英雄的方式是寫普通人,通過描寫一個平凡警察如何解決生活與案件中的困難,來實現作家與人物的英雄夢,並且在故事中,反映一個平凡警察的喜怒哀樂。這是呂錚的創作特點。
陳東捷認為,呂錚筆下的「英雄」並沒有流於虛假的神話,小說中的人物是有職業理想的,但他們又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這讓這些人物顯得真實,有血有肉。他們有夢想,也有自己的慾望和利益,但他們終歸堅守了正直的底線。呂錚筆下的人物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人物,也不是被批判、貶低的反面人物,就是生活在我們中間,真實的人裏面更有理想的那一種。
呂錚認為,作家的狀態有的時候跟警察特別像,總要能看到一個人具體行為的前因和後果。「你要平視這個社會,平視這個世界,甚至所謂的『黑白灰』,都要敢於湊近它,才能成為一個更加持久的寫作者。我覺得如果你要想當好一個作家,應該走出書齋,到社會上,知道社會上發生了什麼。讓生活的閱歷豐富信息量,成為寫作的『四梁八柱』,才能寫出有價值的文學作品。」他說。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