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黃金交易所主席張德熙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黃金交易所將積極配合特區政府,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預計明年二季度之前,特區政府將推出黃金交易的中央結算中心框架,並建議在北部都會區選址建設一個可容納1,000噸黃金儲備的倉庫,助力香港國際黃金交易中心發展。黃金作為全球性避險資產和央行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際政經局勢的影響舉足輕重。香港建設國際黃金交易中心,有助增強國家在黃金定價的話語權,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應善用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加快建設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實現與國家雙贏發展格局。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發掘新增長點,構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正是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新切入點。黃金是貴金屬類別中的重要錨點,兼具商品、儲備資產和投資產品的多重屬性,在全球政經局勢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黃金更是避險的投資工具之一。當前,隨着地緣政治環境日趨複雜,環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前景不明,可以預期全球對黃金的需求仍相當龐大,這為香港發展黃金金融交易提供了巨大機遇。
此外,黃金作為儲備貨幣屬性資產,其定價權在金融市場具重要意義。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指出,「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更好服務和引領實體經濟發展。」掌握黃金定價權,不僅與實體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更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黃金進口國和消費國,但黃金國際定價主要受紐約和倫敦兩個交易中心影響,形成「消費在東、定價在西」的固定格局。香港建設國際黃金交易中心,正是要下好發揮香港優勢、貢獻國家發展所需的一步大棋,助推黃金定價權「由西向東」轉移。
香港亦是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隨着「一帶一路」合作持續拓展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對黃金需求活躍、商品貿易日益暢旺,香港發展黃金交易市場、建立大宗商品貿易,推出以離岸人民幣結算的黃金商品,將黃金及商品的定價權從美元主導,變成人民幣主導,必然能夠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
香港背靠內地這個全球最大的黃金進口國和消費國,又與世界市場接軌,建設國際黃金交易中心條件成熟。2023年港交所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今年年初,香港成功加入LME的全球倉庫和交割網絡,把內地和全球最活躍的金屬交易市場更緊密連接,香港發展國際黃金交易中心更如虎添翼。
為打造國際黃金交易中心,特區政府率先擴建黃金倉庫,目前香港機場的黃金倉庫容量有150噸,正在擴建至250噸。但業內人士認為,規模仍然不夠,未來希望建成千噸倉庫。新倉庫的選址應定在北部都會區,臨近內地龐大需求,方便降低物流運輸成本。黃金交易需要實金支撐,倉儲容量愈大,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愈強,刺激與黃金相關的期貨、借貸等交投愈活躍。
在增加倉儲的基礎上,香港可構建全方位、多幣種的交易、清算、交割和監管體系,形成完整的黃金交易中心和相關產業鏈;積極探索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例如與深圳前海合作,設立「境內關外交割」的黃金交易市場,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發展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風險管理工具和衍生產品,增強國家在全球黃金市場的影響力,同時也能夠豐富香港金融市場產品,為金融業開創新增長點。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