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漢字認讀是學生學習中文的一大挑戰,尤其對中文能力較弱、讀寫障礙及非華語背景的學童而言更是如此。由香港中文大學學生組成的初創團隊,為此開發出全港首個專注繁體中文手寫錯字偵測的AI應用程式WriteRight,透過智能掃描、個人化錯字庫及認字遊戲三大功能,協助學生提升中文書寫能力。該應用程式在試用工作坊中獲得超過80%參加者認可,預計今年內正式推出市場,並將於將於9月19至20日的「中大創業日2025」上展示。
中大學生梁詠荍及中大初創團隊成員合作開發的WriteRight應用程式,靈感誕生源於梁詠荍在實習和社會服務期間的觀察。她發現,「基層學童在認字、寫字過程中,往往缺乏即時糾錯和跟進,導致重複犯錯,對寫作產生挫敗感。對於有讀寫障礙或非華語背景的學生來說,情況更為嚴重。」市面上的AI教育工具多聚焦於數字化練題與改卷,卻忽略了語文學習的基礎——手寫與識字,促使她決心結合科技與語文教育,組成跨學科團隊開發WriteRight。

團隊成員來自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教育學等多個領域,結合自身專業知識,為WriteRight打造了三大核心功能。「AI錯字掃描」讓學生可利用鏡頭掃描中文文本,系統會即時以AI自動識別並標出文本中的錯別字,並儲存至「個人錯字庫」,方便隨時翻閱重溫。系統還會根據學生的常見錯別字,以AI生成「認字小遊戲」,結合圖像、語音,及故事情境的認字選擇題,協助學生深化記憶與理解,養成日常認讀字詞的習慣。
有別於市面上大多無法準確識別繁體中文手寫錯誤的AI模型,對潦草字和形近字的辨識也表現不穩定。梁詠荍提到WriteRight團隊自主研發了「繁體筆劃對比」模型,參照香港課程標準,全面涵蓋筆劃、部首與字形結構等教學核心。該模型透過字跡分析技術,擷取學生書寫字元,將手寫字與標準字體逐筆劃對照,精確定位筆劃缺漏、連接不當等問題,目前辨認錯字的準確率高達七成。團隊希望AI的糾錯功能能夠貼合學校的教學要求,做到「改得準、用得對」,協助學生更有效學習中文。

梁詠荍分享團隊最近舉辦了兩場試用工作坊,邀請近80位中小學生及家長試用WriteRight。超過80%參加者認為應用程式有效幫助他們學習認字和練習寫字。有中四學生分享,軟件成功找出她作文中的手寫錯字,讓她能即時學習,最終在字詞練習獲得滿分,表示「有一種被肯定的滿足感」。家長則認為程式界面簡單易用,小遊戲具吸引力,有助孩子自主學習,為身兼多職的家長減輕壓力。
WriteRight已獲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支持,並於青企局「敢闖。敢創」創業比賽2023-25中榮獲「社會關愛精神獎」,肯定其對教育公平與社會共融的貢獻。團隊現時與學校,非牟利機構及教育中心展開合作,供學生試用,亦與本地中文老師、語言學專家及用戶保持緊密合作。梁詠荍預計應用程式可於今年內推出市場,目前正進行測試和優化AI模型,改善辨認潦草筆跡的準確率。未來將繼續積極汲取用戶反饋,提升使用者體驗。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