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軍捷
隨着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的展開,尤其是9.3閱兵,香港市民對祖國的強大和硬實力的不可戰勝,有了深刻的體會。建設落實在廣大民眾中的強大文化軟實力是一個更為逼切的任務。
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承載着民族精神內核,關乎國際話語權與民族凝聚力。在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進程中,抗戰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源泉,而香港憑藉獨特歷史定位與文化優勢,更成為聯結抗戰精神傳承與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關鍵紐帶,為國家文化建設注入獨特動能。
習近平主席將抗戰精神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等四大核心內涵,這不僅是中華民族在危難中凝聚的精神共識,更是當代文化軟實力的價值內核。從文化創作維度看,抗戰歷史中無數英雄事跡、團結抗爭故事,為文藝作品提供了豐富素材,無論是反映東縱港九大隊敵後鬥爭的影視創作,還是展現香港市民支援抗戰的文學作品,都能以情感共鳴喚醒民眾愛國情懷,豐富文化產品供給。從價值凝聚維度而言,抗戰精神中的「同舟共濟」理念,在當代可轉化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紐帶,尤其在面對複雜國際環境時,能引導社會形成共識,為文化軟實力建設提供精神支撐。同時,以抗戰精神為內核的文化傳播,能讓國際社會更清晰理解中國「以和為貴」的發展理念與「不畏強暴」的民族精神,助力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認同。
香港在抗戰精神傳承與文化軟實力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作為抗戰時期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緊密聯結的「國際窗口」,香港的抗戰歷史兼具民族性與國際性,其「自覺的國際視野」與「相忍為國的胸懷」,為抗戰精神傳播賦予獨特優勢。一方面,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質,能將抗戰精神轉化為國際社會易理解的文化表達——通過香港的媒體平台、國際文化展會,可將香港抗戰中的中英合作、營救盟軍等史實轉化為跨文化傳播素材,宣揚其中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打破文化隔閡,讓世界更全面認識中國抗戰的國際貢獻,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效能。另一方面,香港的抗戰歷史教育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要入手處。當前香港雖存在民眾本土抗戰認知薄弱、青少年價值取向偏差等問題,但我會舉辦的烏蛟騰抗戰歷史文化營的實踐證明,通過沉浸式體驗、本土史實教學,能有效喚醒香港市民的民族意識與愛國情懷。推動香港抗戰歷史教育系統化、常態化,不僅能築牢香港市民的國家認同,更能讓香港成為向國際展示中國抗戰精神與當代愛國文化的「橋頭堡」。揭露和批判日軍8604細菌部隊的反人類暴行,也為珍惜生命的價值觀劃定了道德底線,為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增添了國際合力。
在文化軟實力建設實踐中,需以抗戰精神為核心,強化「內地-香港」協同聯動。可依託內地豐富的抗戰文化遺產,先進的教育科技,打造香港高品質的抗戰主題文化IP,如開發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沉浸式的博物館,體驗式的歷史旅遊線路等,為文化傳播提供實體載體;香港應可發揮國際傳播優勢,將中囯抗戰文化資源與國際市場需求對接,通過影視合拍、文化交流活動等形式,推動抗戰精神走向世界。當前,應該藉助抗戰勝利80周年等重要節點,整合兩地教育資源,官方與民間相結合,開展跨區域抗戰歷史研學活動,讓青少年在互動中深化對民族精神的認知,培養兼具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新時代青年。
從抗戰精神中汲取力量,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既是對歷史的傳承,更是對當代文化軟實力建設的賦能。唯有將民族精神與區域特色深度融合,才能讓中國文化在國際舞台上更具感染力與影響力,為國家發展凝聚更強大的文化力量。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正嘗試聚合民間的力量,舉辦專題電影放映、抗戰影相文學展覽、建設全動感展覽館、重現香港游擊戰野外營地等方式,輔助特區政府,推動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作出一點微小的貢獻。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