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柯克上周三(9月10日)遇刺以來,不實流言、陰謀論等點名與此事無關的人的帖文傳遍社媒,不少更是用人工智能(AI)工具來推波助瀾。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表示,已認出10篇帖文是出自X平台的AI聊天機械人Grok所為,在疑犯身份公布之前胡亂認定為其他人,而疑犯目前已知是猶他州南部居民魯賓遜。Grok最後回應承認錯認疑犯,但當時貼有不對人等面容、姓名的帖文,已在X平台廣泛流傳。
聯邦調查局(FBI)公布的照片,Grok還產出扭曲版的「加強版本」,其中一張獲猶他州華盛頓縣警局辦公室轉發,但局方後來貼出更新,表示「這張照片顯然是AI強化照片」,而扭曲疑犯的衣着與臉部特徵。有一張AI強化的圖像描繪的男子,顯然比22歲的魯賓遜老得多,另一條AI產出的影片把疑犯的五官變得太平滑,亂畫他的襯衫樣式,但被一名擁有200多萬追隨者的X平台用戶貼上,還被轉貼了數千次。
猶他州州長考克斯宣布被羈押的疑犯是魯賓遜後,X用戶詢問Grok,該聊天機械人的回答自相矛盾,一則帖文說魯賓遜登記為共和黨人,其他帖文則指他是無黨籍選民。選民登記紀錄指出,魯賓遜並不屬於任何政黨。CBS還找出Grok的十多個錯誤例子,例如說柯克死後一天還活着,另外還有柯克遇刺日期出錯,FBI的懸賞是噱頭,還有柯克已被證實死亡後,但Grok說柯克生死與否的報道「仍有衝突」。
專家:AI難提供發展中事件資訊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桑德指出,大多數生成式AI按或然率產出結果,令它們碰到發展中的事件,很難提供精準資訊。桑德表示,AI聊天機械人依賴的並非事實查核,也不依賴任何種類的現場報道,所看的是事件發生的機率,假如網上質疑疑犯是否死亡的消息足夠多,Grok可能就從中挑選一些。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