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日上午,“在怀化读懂中国——福地怀化·文化之旅”分享会在湖南怀化天问岛·三闾书院举行。活动邀请周国平、杨雨、赵健、何楚涵等4位文化学者、网络大咖,从屈原诗词到杂交水稻,从楚辞意象到家国情怀,多维度解读“福地怀化”的文明密码。本次活动由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中共怀化市委宣传部主办,湖南省新华书店、腾讯大湘网承办。
两千多年前,屈原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9年时光,创作了《离骚》《九歌》《橘颂》等楚辞名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诗句,正是在怀化这片土地上诞生。怀化,是屈原创作楚辞的重要灵感来源地,也塑造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求索精神和浪漫意象。文化学者、作家周国平先生认为“在怀化读懂中国,有一件事情必须做,就是在怀化读懂屈原。”
周国平从两个维度展开了深入阐释:首先,屈原对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其次是怀化对屈原创作生涯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屈原不仅是儒道精神的早期交汇者,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纯文学家。与同时代的孟子和庄子不同,屈原将文学创作作为目的而非手段,开创了中国个人文学创作的先河。
中南大学教授杨雨,从文学与地域的深层联结出发,进一步阐释了怀化对屈原创作与精神世界形成的独特影响。她以“生在秭归,终在汨罗,游在怀化”精辟概括了屈原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并指出,“游”正是其思想成熟与精神升华的关键。她特别强调,怀化并非屈原的伤心之地,而是他的“疗伤之所”。这里的自然山川与多元共生的文化氛围,为屈原提供了独特的创作灵感和精神慰藉。
艺术学博士何楚涵以细腻的感知和深厚的文化共情,阐释了怀化何以成为令人心安的精神原乡。她以自身归乡体验切入,描述高铁驶入湖南时,窗外熟悉的山水瞬间唤起的乡愁与松弛——家,即是那个让你安心、舒展的所在。(刘恩琛、傅春桂)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