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傲冬
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抗日戰爭是中國現代史上最艱苦、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之一,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最終換來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尊嚴。為此,國家舉辦了盛大的閱兵儀式,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莊嚴回顧,也是對先烈的崇高致敬,更是向世界宣示中國維護和平、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這對香港,尤其是年輕一代而言,不僅是一場愛國與歷史教育的契機,更是深化國家認同的關鍵時刻,從而提升對國家的認識,激發對祖國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香港作為國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曾遭受戰火摧毀。歷史課本中的「香港淪陷」一章,讓不少香港人都心有餘悸。然而,隨着時代變遷,部分香港青少年與祖國的聯繫有所疏離,對國家歷史的認識有限,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也未必強烈。
閱兵式莊嚴肅穆,是對抗戰血淚史活生生的再現,而抗戰勝利的背後是無數英烈的犧牲。香港青少年通過觀看和參與相關的紀念活動,可更切身體會到和平來之不易,意識到當下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前人犧牲奮鬥而來的結果,讓他們在了解歷史的同時學習英烈精神,從而培養出民族自豪感,激發對家國的熱愛與責任,培養勇於承擔、無私奉獻的品格。這種精神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來說大有裨益。
閱兵不僅是軍事展示,更是國家凝聚力與向心力的體現。對香港青少年來說,參與這類全國大事,有助提升對國家發展的關注,增強「我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感。這有助打破地域隔閡,培養共同體意識,讓「愛國愛港」成為自覺行動。閱兵展示的現代化國防實力,代表着在國家科技、管理和紀律等各方面的進步,這對香港青少年具有啟發作用——唯有自強不息、不屈不撓,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為增強香港新一代對國家和歷史的認識,特區政府和學校應進一步優化歷史教育課程,讓青少年更好地認識中國近現代史,以及了解香港在祖國發展中的角色。例如舉辦更多以抗戰及香港歷史為主題的講座、展覽和體驗活動,讓青少年有機會走進歷史,感受民族的苦難與榮光。另外,當局應鼓勵青少年參與更多與內地交流的活動,如進行暑期實習和愛國主題夏令營等,讓青少年親眼見證國家科技、軍事、經濟等領域的進步。只有通過親身體驗祖國發展的成果,才能增強對國家現狀與未來的認識,激發自豪感和使命感。
在強化愛國情懷的同時,香港青少年亦應培養自身素質,提高獨立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提升從複雜訊息篩選出正確信息的能力,做到更好地理解國家發展的複雜和多元性,並以國際視野審視世界與中國的關係,做有判斷力、有胸懷的新一代。
(作者是民建聯秘書長)
這次閱兵是民族精神的盛大展現。對香港青年來說,這既是一次歷史教育,也是對未來的展望。香港社會應把握這一契機,攜手推動愛國愛港教育,讓新一代青年既有家國情懷,亦有全球視野,成為建設更美好香港、共築中國夢的生力軍。歷史不能忘,和平需珍惜,未來靠青年,唯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