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談到「肝癌」與「腫瘤」,人人聞之色變,尤其是傳統肝癌療法還會有多次復發、無法根治的潛在風險,讓患者與家屬苦不堪言。如何徹底根除肝癌細胞?多種肝癌治療方法如何選?為何香港肝癌發病率並不低?如何日常化維持肝臟健康?大公文匯全媒體醫療健康資訊節目《肥胡醫聊》本期邀請到香港大學醫學院臨床外科教授陳智仁,他帶來最新的肝癌超聲波療法——無創組織碎化治療(Histotripsy),利用超聲波對癌細胞進行精準打擊,並突破傳統技術壁壘,讓超聲波激發人體的免疫系統,從而根除癌細胞。
在肝癌治療領域,陳智仁是香港首位推動使用無創組織碎化治療的醫生。他介紹該新療法時表示,無創組織碎化治療利用超聲波探測腫瘤的具體位置並進行精準定位,在電腦的定位系統中輸入腫瘤的7個座標,之後就根據這7個座標,利用超聲波能量,將癌細胞震碎融化。與傳統療法相比,無創組織碎化治療的創新之處在於可以精準對焦癌細胞,細胞附近的正常組織並不會受到影響。

另外,由於癌細胞擴散速度快,要想完全消滅癌細胞並不容易。很多病人做手術割了腫瘤後,體內仍殘留少許癌細胞,或癌細胞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對於此類復發性的腫瘤,無創組織碎化治療的優勢便得到體現,陳智仁解釋,「由於它(無創組織碎化治療)本身是超聲波,副作用少,可以重複使用,相比其他治療,譬如電療,就沒有劑量的限制。」
除此之外,無創組織碎化治療還能讓身體的免疫系統起作用,主動消滅周圍的腫瘤碎片。陳智仁舉例指,傳統的治療,譬如射頻消融或者電療,是直接「簡單粗暴」地用熱力燒死所有腫瘤,導致很多時候會出現「手術做完了,殘餘的癌細胞卻還在身體裏不停生長」的情況;因為很多時候射頻消融通過能量產生熱力,所以身體的免疫系統未必識別得到。然而,無創組織碎化治療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聲波融化癌細胞,讓身體的免疫系統識別出「這個是壞的細胞」「這個不是身體的一部分」,進而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協調效應,攻擊殘餘的癌細胞。

關於無創組織碎化治療在香港臨床的實際應用,陳智仁指已於去年9月開始投入使用,至今約1年的時間已完成逾80宗手術。不論是原發性肝癌還是轉移性肝癌,「基本上不同類型的肝腫瘤病人都有」。他把無創組織碎化治療的核心技術稱為「對準(Targeting)」,他直言,「至少需要做30至50宗手術,才能累積到足夠的瞄準經驗。現在做了大概80個以上的案例,到這一刻來說,我們對於對準、瞄準方面都有相當經驗,可以拿捏到那個準確度。」他亦表示,下一步希望AI可以幫助識別和瞄準癌細胞,解決技術痛點,提高手術的效率與成功率,「到時真的成功的話,基本上你按一下按鈕,已經計算完成(坐標),這是將來的目標。」
陳智仁在分析無創組織碎化治療的定位時表示,「我自己作為肝移植的外科醫生,認為做手術和肝移植的效果是最好的,不過對於Histotripsy來說,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由於肝癌復發率高達30%,無創組織碎化治療對復發性的腫瘤,或多發性的細小腫瘤有一定作用,我覺得這是Histotripsy其中的一個定位。」那麼,無創組織碎化治療作為一種全新療法,能夠替代傳統的肝癌療法嗎?他直言「其實是互補不足的,可能這次做了Histotripsy,之後再復發可以做電療,做完電療之後再復發,又可以做回Histotripsy。」這也是陳智仁將無創組織碎化治療引入肝癌治療領域的目的,「讓治療越來越變得個人化,最重要是有選擇,而Histotripsy的確提供到多一個治療選擇。」

無創組織碎化治療不僅可以運用在肝癌治療領域,國外許多專家學者亦把該療法應用在腎癌、胰臟癌等相關臨床研究。陳智仁提到今年6月赴美參加無創組織碎化治療高峰會(Histotripsy Summit),了解到西班牙已就胰臟癌進行了15宗治療案例,「效果都不錯,未來可能會應用在治療腦癌的研究方向。」
肝癌的主要成因隨着醫療技術的進步與社會發展亦會發生改變。上世紀,亞洲地區肝癌最常見的成因是乙肝,但80年代開始,乙肝疫苗的發明與普及讓香港乙肝患者佔比由10%減少至6%。但肝癌的病患總數卻沒有減少,其中一個最大原因是多了患脂肪肝和酒精肝的病人,長期的脂肪肝(20至30年)亦會增加患上肝癌的機會。陳智仁對此表示,脂肪肝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代價,因為大家吃得好,亦都很多娛樂節目導致晚睡,從而增加患上脂肪肝的概率。另外,需要警惕的是,脂肪肝年輕化已成常態。「過去這5至10年,我們發覺許多年輕人,20幾歲已經有脂肪肝。所以患上脂肪肝,在香港整體來說是普及了。」

近年來,胰臟癌的發病率亦有上升的趨勢。然而,醫學界目前在胰臟癌治療方面暫時還沒有很重大的突破。「因為我們發覺傳統的化療和電療,效果都是一般;就算手術多複雜、多成功也好,復發的機會依然很高。」因此他亦表示,接下來將透過基因的研究結合AI,希望可以找到新的治療方案。那麼,如果已經做了手術切除腫瘤,多少年後沒有復發才叫安全?陳智仁提供的答案是5年,「如果肝癌5年內沒有復發,理論上叫做已經根治。」
香港公營醫院肝癌治療輪候時間也是患者與家屬密切關注的問題。陳智仁建議患者可先在「HA Go」預約看新症,再加上現在有公私營協作計劃,可在河套區做掃描檢查,因此「由診斷至掃描,掃描完去做手術,一般來說大約4個星期。」

那麼,如何注意飲食,降低患上脂肪肝的概率呢?陳智仁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其實並不是吃什麼有用,反而是應該少吃什麼。」調節飲食,並不是吃什麼補品會保護肝臟,而是應該戒掉吃油膩食物、零食,減少飲酒,規律作息。另外,做一些能夠收腰的運動對保持肝臟健康亦有幫助,脂肪肝與中央肥胖密切相關,「很多亞洲人手腳都很瘦削,但這並不是判斷標準,應當做的是度量腰圍。」尤其是腰圍如果超過90cm,就需要防範脂肪肝的風險了。他亦指最重要的是市民保持心境開朗,以積極的心態過好每一天,「這些都是護肝的法寶。」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歆報道;視頻拍攝:任青、鄔茜;視頻製作:羅平)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