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王莉)可模擬真人出汗測試服裝熱濕阻值的智能測試系統;放大倍率可達30——6000倍的超景深3D數碼顯微鏡;依託視覺動態目標跟蹤技術的機器人動作捕捉系統;無人化智慧檢測實驗室……11日,2025年全國檢驗檢測機構開放日在浙江杭州舉行,本次活動以「向新而行,智檢未來」為主題,一批人工智能與檢驗檢測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與實踐路徑集中亮相。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國家認監委主任束為表示,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檢驗檢測機構要深度參與打造人工智能檢驗檢測創新高地,助推「AI+檢驗檢測」國際互認體制建設,樹立中國標準。同時還要培育跨領域產業協同創新共同體、智能檢測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支撐質量強國、數字中國建設。
「AI與機器人協同應用正在重塑實驗室的組織和運行方式。」浙江方圓檢測集團副總經理陸品表示,「機器人可實現樣本分揀、自動運輸、前處理和檢測的全流程自動化。結合AI調度系統,可實現任務智能分配、路徑優化和數據驅動決策,大幅提升實驗室運營效率。」
杭州宇樹科技副總經理王啟舟認為,現階段機器人走進檢驗檢測實驗室已經成為可能,同時也是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尤其在檢驗檢測過程中會存在一些誤差,相對於人的操作,機器人通過算法去做矯正,檢測出來的結果從某個層面上來說,它會更公正,更具有可信性。」

具身大模型不斷突破 提升智能化水平
同時,王啟舟也坦言,AI機器人應用於檢驗檢測實驗室也有很多挑戰需要進一步解決。「比如針對一些精密檢測設備的操作,機器人在靈敏性、精巧性、一致性上還具備挑戰。另外,在智能化水平上,一些比較小的、簡單的工具,機器人通過訓練已經能夠做得到。但在實際過程中如果遇到多種突發情況,目前的智能化水平還有待提高。這也是AI機器人走進實驗室領域需要重點突破的方向。」他表示,相信在近一兩年的時間內,機器人在底層具身大模型不斷突破之後,機器人就能更精準的解決檢驗檢測中的一系列問題。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認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莉也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讓檢驗檢測更高效、精準、可信,但挑戰同樣嚴峻。「面對數字化的檢測報告,如何實現高效低成本的全覆蓋審查;如何既保護數據安全,又釋放數據價值;如何讓中小機構也能公平享有智能化資源,這些問題都迫在眉睫。」她認為,檢測認證行業需要結合人工智能領域算力、算法、算據為基礎的三算結構,通過算力規劃、算據資產化、算法智能化的應用實現提質增效。

據悉,截止2024年,浙江省已有檢驗檢測機構近2500家,年度營收超400億元,建有國家質檢中心58家、省級質檢中心86家,正高水平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台2.0建設,致力打造企業發展的集成服務商、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驅動者。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