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薇)2025年9月4日至7日,作為中意建交55周年文化交流的重要項目,意大利原版音樂劇《神曲》,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圓滿落幕。這部跨越700年的文學史詩以音樂劇為載體登陸「東方之珠」,不僅為香港舞台藝術注入國際頂尖創作能量,更以藝術為橋搭建起中意乃至東西方文明互鑒的新通道,成為香港國際文化交流領域的年度盛事。

據悉 ,音樂劇《神曲》由意大利MIC國際公司製作、「我們歌劇製作公司」獨家引進、中國對外文化集團與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中演院線下屬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及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擔任聯合出品及全國巡演運營。此前,《神曲》本輪巡演已在成都、北京、廣州、廈門、深圳、蘇州上演30餘場,收穫了各地觀眾的一致好評。

史詩煥新,700年經典的當代舞台表達
700年前,但丁·阿利基耶里以《神曲》描繪靈魂穿越地獄、煉獄與天堂的旅程;700年後,這部史詩巨作在當代藝術家的巧思中以音樂劇的形式煥發全新生命力。音樂劇《神曲》導演安德烈亞·奧爾蒂斯突破傳統藝術邊界,將歌劇詠嘆與電子搖滾交織融合;作曲家馬爾科·弗里西納則以旋律勾勒「三界」情緒軌跡,讓觀眾隨音樂沉浸式體驗靈魂求索之旅。舞台呈現上,全息投影、機械舞台與200餘套手工服飾,構建出壓抑的地獄、霧化的煉獄與空靈的天堂。

八位意大利主演以精湛唱功與極具感染力的舞台表現力,贏得全場觀眾熱烈掌聲。四天五場演出,場場高上座率。觀眾在返場時自發合唱,香港本地媒體以「直擊靈魂的舞台體驗」評價此次演出,稱其為「香港舞台藝術的高光時刻」。
文化交流盛會,重磅嘉賓見證
《神曲》香港站的落地,不僅為香港觀眾帶來了精彩的藝術盛宴,更是跨國文化機構攜手深耕灣區文化土壤的重要實踐。9月6日演出前,一場聚焦中意文化交流的演前酒會同步舉行,成為藝術與思想碰撞的重要平台。酒會活動由紫荊文化集團指導,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察哈爾學會聯合主辦,中演演出院線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我們歌劇製作控股有限公司攜手承辦,意大利駐港總領事館、但丁學院、香港理工大學鼎力支持。活動現場,各國使領館嘉賓悉數光臨,其中包括意大利等17個國家領館派員出席。
酒會上,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總經理郭利群表示,《神曲》不僅是一場藝術盛宴,更是一份飽含深厚友誼的外交禮物。通過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沃土,助力香港建設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意大利駐港總領事 Carmelo Ficarra強調,香港作為多元文化交匯地,始終是中意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期待以《神曲》為起點,推動更多領域的藝術合作。音樂劇《神曲》製作人 Leonardo Gravina則分享了創作初心,他表示希望通過音樂、舞美等普世藝術語言,讓但丁的史詩與東方觀眾產生精神共鳴。察哈爾學會代表認為,《神曲》項目展現了「智庫引導、企業主導、藝術為本、科技為翼」的合作模式,為引進更多世界級藝術提供借鑒。
到場嘉賓一致認為,《神曲》不僅是藝術作品,更是一份文明互鑒的珍貴文化遺產。這場簡短而高效的對話,讓《神曲》從單一的舞台演出,延伸為中意文化交流的「微型樞紐」。
城市共生,藝術與香港的溫暖互動
除了劇場內的精彩演繹與交流對話,《神曲》劇組更走出舞台、走入香港街區與校園,將藝術對話融入香港的城市肌理。在太平山頂的天星小輪,主演們登高俯瞰維港夜景,拍攝沉浸式短片,展現香港的獨特城市脈動;在香港理工大學的分享會上,導演與主演與青年學子面對面交流,解讀「如何讓14的世紀經典在21世紀的舞台換發新生」,也吸引了眾多香港的青年學生走進劇院,與《神曲》展開一場跨越百年的藝術共鳴。
在香港站演出期間,青年音樂劇演員方書劍也現身觀演,並與《神曲》主演們親切合影留念。他表示,能夠近距離感受這部意大利原版音樂劇的震撼舞台與真摯情感,非常難忘,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中外音樂劇的交流與合作。香港多家權威媒體亦聚焦此次演出,通過專訪主演與創作團隊,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價值與國際意義,讓「意大利史詩落地東方」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見。
自2007年首演以來,《神曲》已在全球吸引超過200萬觀眾。2025年首次來華巡演,從意大利到中國,從成都到香港,這部史詩不斷跨越國界與地區,連接人心。香港站的成功,不僅是一場藝術的勝利,更是中意建交55周年的文化註腳。它在「東方之珠」的舞台留下輝煌印記,印證了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的力量。
「這愛推動着太陽和其他群星。」在香港,這句來自七百年前的詩行,被新的觀眾再一次合唱。香港站演出結束後,《神曲》還將前往上海、杭州兩地上演。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