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洪澤楷、唐文、李千尋)西貢萬宜水庫東壩作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點,每逢假期均吸引大量內地及本地遊客到訪打卡。為紓緩景區交通壓力,特區政府運輸署及漁農自然護理署擬於本月13日(本周六)起實施特別車輛管制,每逢周末、公眾假期及內地黃金周,禁止的士朝九晚六時段進入西貢萬宜路,以及加強小巴服務,以減輕道路負荷。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實地走訪東壩,由於是非遠足旺季,在場車流尚算暢順,但記者發現不少旅客行裝較多,大包小包的行山裝備上落小巴較「論盡」,傾向搭乘的士代步,他們對「一刀切」禁止的士駛入安排有所保留,反建議分時段採取交通管制,長遠則應拓寬道路,以及採用科技監控配合預約制管理遊客。

西貢萬宜水庫東壩以其獨特的六角形柱狀節理岩石聞名,近年成為香港郊遊熱點,東壩一帶的徒步路線更大受遊人歡迎,尤其在內地長假期如五一勞動節黃金周,遊客人數激增,一度出現需要輪候兩三小時才能離開景點的情況。
可由北潭涌搭9A小巴入東壩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到訪東壩實測,發現由北潭涌至東壩的進山道路是一條單線雙程車路,狹窄且多彎,沿路的車輛交匯處不多,容易造成擁堵,政府擬設的的士禁駛區距離核心景區約8公里至10公里,徒步一般需要兩小時以上,日後若限制的士駛入,遊客除了徒步兩小時進入東壩外,也可選擇在北潭涌搭乘9A專線小巴進入。
實測當日是8月初,天氣酷熱,並非旅遊旺季,香港文匯報記者在萬宜路路口觀察,下午時分的一小時內,錄得超過60輛的士,以及11輛小巴出入。記者之後走訪北潭涌巴士總站,發現前往東壩的9A號專線小巴僅設兩個停車位,整個站頭僅有一條小巴停車道及一條大巴停車道。若乘客增加,巴士站的人流和車流同樣有機會出現擠迫,影響交通秩序。

內地客:四人同行分攤的士費划算
現場觀察發現,不少千里迢迢從內地來港遠足的旅客都是背包族,他們均表示,大包小包的行裝搭乘集體運輸工具不太方便,故的士是主要交通工具。來自中山的遊客張先生與朋友當日從旺角乘巴士至西貢,再轉的士前往東壩,車資約150元。他們攜帶水、遮陽傘、證件及充電寶等基本裝備,背包重約3公斤。「如果以後禁止的士進入,只能改乘小巴或步行8公里前往萬宜路路口,對一般遊客而言比較吃力,不過我還是會願意再來。」
張先生認為,選擇交通工具時會考慮性價比,如三四人同行,分攤的士費用相對划算;若單人出行,則結合的士與巴士使用,既節省時間又具彈性;若以成本為首要考慮,小巴會是更方便的選擇。
路狹需錯車而行 冀擴闊車道
同行的劉先生指,東壩附近道路狹窄,近似單線車道,對向車輛需錯車而行,建議政府擴闊道路。「小巴的班次比較少,也不確定什麼時間到站,夜間又停駛,我們如果在晚上才離開,應該就要步行或叫車,沒有的士的話,不太方便。」
來自廣州的行山愛好者李先生當日清晨6時出發,先乘坐高鐵到深圳,再從口岸轉乘的士到埗,與朋友分攤約400元的士車資,到達東壩時已是上午10時許。「我們走第一段行山路段花費兩個小時,等下還要走第二段路,據說要6小時,我們不想走夜路,希望當日來回,感覺的士是最快的,巴士路線我們也不太熟悉。」
的哥:應從控制人流入手
的士司機黃先生在西貢從事載客服務逾十年,西貢市中心至東壩線路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平均每日從該線路賺取約1,500元。他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理解政府限制的士進入萬宜水庫相關區域的決定,因為在旅遊高峰期,萬宜路交通嚴重擁堵,他有時被堵三小時僅賺約200元,他認為單純限制的士進入並不足以解決問題,應從控制人流入手。
另一位的士司機余女士表示,限制的士進入對其生意衝擊甚大。她指,萬宜路擁堵的主要原因是外來的士司機不熟悉路況,遇對頭車時不肯退讓,才造成交通堵塞。她建議,政府應考慮將萬宜路拓寬為雙線行車道,從根本上改善交通流量,實現標本兼治。
【熱點民議】旅客:冇的士未必再來

鍾小姐:麥理浩徑在全球都非常出名,特別是精華的二段,我去年2月首次過來,到現在已經第四次,這條路線比較成熟,建設得很好。路段我第一次就走了下來,不過回程時通常就很累了,希望可以有的士代步。

周小姐:我不是行山愛好者,看到景色很漂亮,也有享受到行山的樂趣,不過如果不能搭的士,我未必會再來。

蔣先生(左)和林先生(右):我倆這次從福建專程過來,主要因為從小紅書上看到宣傳,看到景色也非常優美,和內地一些徒步路線相比,東壩不算太多人,我們從九龍乘的士過來,只花200元,很划算,不用轉來轉去。

吳先生: 我住深圳,今天是坐的士過來,一路彎彎繞繞,不僅看到海景,還有附近一些村屋、別墅,真是「曲徑通幽處」。限行的士的話,我可能會選擇徒步,不過要看天氣和體力情況。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冼樂瑤

區議員建議引入街渡分流
約30名西貢區區議員曾於今年初聯署關注東壩交通問題,包括9A小巴運力不足、旺季排隊時間過長、部分的士濫收費等情況,希望特區政府規管及優化。對於特區政府建議限制的士駛入部分路段,西貢區區議員張展鵬認為,措施短期可行,長遠則建議引入智能交通系統,以及水上街渡,以解決單線道路的樽頸。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則支持實施預約制及指定交通工具,落實人流的「可預測、可管理」制度。
張展鵬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去年東壩景區擁堵問題尤為嚴重,今年特區政府已汲取經驗,五一黃金周分流得頗為成功,當時動用約30輛小巴紓緩客流,旅客反應良好,但憂慮類似的高規格安排難以長期持續。據他了解,當日的額外小巴從其他線路調配,故有機會影響其他市民的日常服務。
盼結合導賞團推跳島遊
目前萬宜路採用單線雙程設計容易導致對頭車擁堵,的士司機因來自四面八方、不熟悉路況,或難以互相協調。張展鵬並指,東壩附近居民如白腊村村民,假日依賴的士出行,限行措施或影響居民生活,而的士作為合法經營者,對限駛令有所保留,「限駛令在短期內可救火,長遠則需要考慮其他方案,例如採用智能交通系統,進行分流控制,優化車輛通行效率,同時減少人工疏導成本。」
張展鵬建議力推海上交通,「從西貢或將軍澳出發的街渡可減輕陸路壓力,同時可結合導賞團、露營等進行跳島遊,刺激經濟。浪茄灣已有碼頭,只欠東壩登岸點,不需要大興土木,建一個永久碼頭,擺放一些可移動的浮板已經能夠做到。」
旅界挺實施旅行團預約制管控人流
崔定邦分析,內地遊客抵達東壩主要通過兩途徑,一是直接從關口(如深圳灣、羅湖或蓮塘)乘的士,動輒數百元;二是參加深圳行山團,經旅遊巴到北潭涌,再轉9A小巴或的士,而的士進出難以監控,導致高峰期人數失控,如黃金周曾達數千人,晚間疏導困難,需臨時加班小巴。
崔定邦支持政府以固定班次小巴(如3分鐘一班)及旅行團預約模式優化東壩景區交通,實現人流「可預測、可管理」。兩個月前,小巴營運商已與旅行社針對本地及內地團對東壩進行壓力測試。「我們做了好幾次的測試,安排一些可能是本地旅行團,也有一些內地訪港的朋友,從關口乘搭旅遊巴到達北潭涌,再轉乘9A,掌握到進入東壩的數據。」據他了解,目前工作日的東壩通常有數百旅客,長假或周末期間人數或多達一兩千,通常屬可控範圍。
香港文匯報就東壩交通安排向運輸署查詢,署方表示,為確保郊野公園的可持續綠色旅遊發展及優質遊客體驗,政府正探討各種可行措施,優化郊野公園及交通的管理,其中一個在探討中的措施是在周末、公眾假期及內地黃金周期間,限制的士在某些時段進入或使用西貢萬宜路、加密專線小巴班次,以及優化北潭涌巴士總站的設施等,包括可否以試行方式來收集數據,協助評核該措施的可行性和效果。有關部門已諮詢包括西貢區議會、的士業界及相關地區人士。有關部門正考慮所有持份者的意見,如有決定會向公眾公布。

漁護署:已擬定電點加強配套
除了交通運力,東壩旅遊設施配套亦備受關注。有遊客反映,當地缺乏飲水站及公共廁所,流動網絡信號差,緊急求救困難,甚至有內地遊客自攜樽裝水上山販賣,顯示景區管理漏洞。多名持份者贊同,旅遊是全方位體驗,不僅包括美景,也要照顧遊人的餐飲、如廁等需求,建議短期內增設流動廁所和飲用水供應點,並對景區進行長遠規劃。漁護署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東壩一帶未有電力供應,已與電力公司擬定電點,加強旅遊配套設施。
西貢區區議員張展鵬建議,旅客應採用實名制的電子登記預約進入東壩景區,方便特區政府監控進場人次,並為外國遊客、本地居民、學生及長者設定差異化收費,所得收入用於支援當區旅遊設施發展,如增設飲水站及洗手間。「如果有預約制,政府可以預先有一個安排,預計有多少資源投放。」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則反對景區收費,他指出,東壩因其世界級地質景觀聞名,應避免過度商業化以保留原貌,收費與地質公園定位不符。現階段政府應優先改善洗手間、歇腳處等基礎設施,可參考外國郊野公園的標準,鼓勵遊客自備水及裝備,事先作好準備。他觀察到個別遊人僅穿着高跟鞋行山,安全風險很高。
旅遊界冀短期內增設流動廁所
香港旅遊從業員聯會主席、香港領隊總工會理事長葉志偉建議,短期內可採取臨時措施應對旅遊旺季,如增設流動廁所和飲用水供應點,與本地商戶合作提供臨時小賣服務,長遠則應對東壩進行整體規劃,例如將其納入生態旅遊路線,建設符合環保標準的洗手間和休憩配套設施,並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旅客文明遊覽。
漁護署表示,目前東壩設有一座公共廁所,以及數個流動廁所,知悉訪客對加水站的需求,但由於東壩一帶未有電力供應,加水站及飲品販賣機需依賴穩定電力運作,因此署方已與電力公司進行初步評估,並擬定加建供電點的位置,現有待進一步實地勘測和工程設計以落實有關計劃。至於手機信號覆蓋,漁護署表示,萬宜水庫東壩及萬宜路的流動電話網絡覆蓋亦大致良好。
對於違規出售樽裝水的情況,漁護署會採取適當執法行動。根據《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規例》,在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內,任何人未經許可售賣商品即屬違法,最高可被判罰款2,000元及監禁3個月。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