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瞻丨遊艇經濟有潛力 專家指香港可成亞洲超級遊艇中心

2025-09-09 08:01:00 各界聲音
●劉嘉紋形容,香港有潛質成為亞洲超級遊艇中心,擔當全球遊艇進出內地的門戶之一,但前提是增加泊位及配套設施,優化及放寬相關法規限制。圖為銅鑼灣避風塘碼頭。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新一份施政報告下周三(17日)即將出爐,各界積極向特區政府出謀獻策,有聲音指香港擁有得天獨厚的海岸線與海港資源,具備發展遊艇經濟的條件。擁有逾240年歷史的國際超級遊艇公司Camper & Nicholsons資深顧問劉嘉紋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更形容,香港有潛質成為亞洲超級遊艇中心,擔當全球遊艇進出內地的門戶之一,但前提是增加泊位及配套設施,優化及放寬相關法規限制,例如爭取進一步開放珠海、中山等港口,簡化跨境手續,以促進區域內遊艇業的互動。

Camper & Nicholsons在全球13個地區設有業務據點,涵蓋香港、地中海、加勒比海及美國等,提供超級遊艇買賣、融資、註冊國旗等服務。

●劉嘉紋表示,政府可協助業界設立遊艇會,提供多個超級遊艇泊位等。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子晉 攝

入行20年的劉嘉紋說,全球30米以上的超級遊艇總數不超過1.1萬艘,船主是全球最頂層的消費者,選擇用遊艇出行是因為它可作為「可移動的家和辦公室」,能帶着家人和團隊到訪世界各地,享受私密的商務平台及靈活的高端生活,推動有關產業發展能為香港長遠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停靠期間消費能谷旺本地經濟

「一艘60米以上的超級遊艇通常配備20名至50名船員,單是停靠期間的消費、補給和維修便能顯著帶動本地經濟。遊艇租賃每周費用從10萬至50萬美元不等,這些船主或旅客都是最頂層的消費者,若他們能多來香港有利整個大灣區的投資和商業活動。」劉嘉紋說。

然而,超級遊艇泊位短缺在10多年前一度是香港遊艇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劉嘉紋說,由於泊位稀缺,市場上出現遊艇與泊位綑綁銷售的情況,許多客戶購買遊艇並非為了遊艇本身,而是為了獲得連同遊艇出售的泊位,付出高昂價格。「為什麼泊位那麼重要呢?因為海事處有相關規定,倘遊艇找不到泊位,根本就不可入境。」

超級泊位有限 錯失吸高端客良機

劉嘉紋說,泊位緊張的情況近年已有所改善,但香港現時的遊艇會泊位多數容納30米以下的遊艇為主,能停泊60米以上超級遊艇的泊位仍極為有限,估計全港不超過15個,這令一些大型國際超級遊艇即使途經香港,由於無法輕易找到泊位及簡易處理入境手續等原因,也未必來港。「香港便錯過了高端旅客訪港的機會。」

劉嘉紋之前有一名擁有一艘約95米超級遊艇的客戶因找不到合適的固定泊位,被迫停靠在香港郵輪碼頭,不但需支付高昂的郵輪級泊位費用,更無法取得本地航行牌照,連船上的小型快艇也因法規限制等無法使用。「船主付了高價,卻無法在香港航行,兩天後就離開了。」另一案例是,她早前在香港亞太超級遊艇峰會聽聞一艘96米遊艇的船長表示,因他看過香港的遊艇法規後覺得含糊不清,所以來到亞洲都繞過香港,直接前往日本。

「正如你不會想把一輛靚車泊在街邊,超級遊艇的船主都希望泊位靠近設施比較完善的港口。然而,香港尤其缺乏60米以上遊艇的泊位,阻礙吸引國際高端遊艇訪港的能力。」劉嘉紋說。

劉嘉紋建議,特區政府探討借鑑摩洛哥發展遊艇產業的成功經驗,協助業界設立遊艇會,包括附帶不同餐廳,提供多個40米至60米,以至100米的超級遊艇泊位,並讓每艘遊艇不用駁艇即能上落船等。政府亦應設立項目小組處理發展超級遊艇產業的需求,確保政策連貫性。

遊艇泊位「僧多粥少」 業界盼速規劃紓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晉)香港遊艇業總會主席周基倫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泊位短缺是香港遊艇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2002年香港註冊遊艇約4,000艘,至今已增至逾1.2萬艘,然而泊位數量多年來卻幾乎沒有增加,特區政府管理的泊位有約2,000個,私人遊艇會泊位有約2,200個,總計不足5,000個,遠遠無法滿足需求,期望特區政府能早日完善規劃及落實在香港仔避風塘和紅磡站海濱發展遊艇停泊設施,大幅紓緩全港遊艇會的泊位緊張,更好推動遊艇產業成為香港經濟新引擎。

●周基倫說,增設供遊艇停靠的公共碼頭等基建,將助提升發展遊艇旅遊。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動遊艇旅遊,邀請市場在香港仔避風塘擴建部分、前南丫石礦場和紅磡站海濱用地共三個地點建設及營運遊艇停泊設施,預計可以提供合共約550個至600個泊位。

「遊艇業不僅是高端消費的象徵,更是一個帶動多行業的經濟引擎。」周基倫說,據他早前進行的相關研究,於2021年至2024年間,香港遊艇的平均價值約285萬美元,每年維修和保養費用約為船價的10%,涉及船廠、運輸、銀行融資及遊艇會管理等行業。「這些開支直接帶動經濟,增加船長和水手等就業機會。」

不過,缺乏泊位卻阻礙了本地遊艇業的發展。「觀塘、將軍澳等避風塘都泊滿了遊艇,但這些地方並非正式泊位,安全性堪憂。」周基倫說,許多遊艇船東因無正式泊位,只能將船停在避風塘或非指定地點,類似「街邊泊車」,也導致許多人想買遊艇時,第一個問題不是船的價格,而是「有沒有泊位?」。

倡設浮動碼頭 結合餐廳水上活動

周基倫說,香港擁有200多個島嶼,海洋資源優勢顯著,倘能增設更多可供遊艇停靠的公共碼頭或訪客泊位等基建,將有力提升發展遊艇旅遊的潛力。例如,遊客若能在赤柱落船逛市場,將為香港旅遊增添特色。然而,目前遊艇只能在固定地點上落客,無法靈活探索全港很多地區。

他舉例,巴黎、泰國等地設有浮動碼頭設施,不僅提供泊位,還能作為餐廳或活動平台,吸引遊客上岸消費,建議特區政府探討在紅磡或香港仔建設浮動碼頭,結合餐廳和水上活動設施,形成一個完整的遊艇旅遊生態系統。

香港機場管理局推出的機場城市項目「SKYTOPIA」,擬發展全港規模最大的機場遊艇港灣,提供超過500個泊位,第一期項目料於2028年完成。周基倫認為,新加坡聖淘沙的遊艇會與當地的環球影城、購物中心和度假酒店相輔相成,顯示有關項目相似的發展模式有成功先例,倘能做好銜接岸上設施的配套,可望成為香港遊艇旅遊的新亮點。

議員:短策鬆綁利吸外來遊艇

立法會議員陸瀚民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建議,特區政府制訂短中長期方案推動遊艇業發展,短期內聚焦政策鬆綁,便利非本地遊艇訪港,吸引更多帆船賽事在港舉行,中長期要投資發展硬件基建,全方位增加本地遊艇泊位供應、完善岸上設施配套,以及加強遊艇船員、維修人員等相關人才培訓等,並要爭取加強與其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遊艇互認互通,推展「北艇南下」和「港艇北上」,拓展三地「一程多站」旅遊市場,推動香港成為亞洲遊艇業的重要樞紐。

●陸瀚民建議舉辦更多國際級賽事以吸引世界各地船隊來港。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子晉 攝

全球最高評價、最具競爭力之一的帆船比賽——Dragon級別帆船世界錦標賽將於明年11月首度在香港舉行。陸瀚民認為,香港的帆船賽事多以本地小型比賽為主,國際級或跨境的大型帆船賽事在香港尚屬罕見,建議借鑑「帆船之都」青島等地的經驗,舉辦更多國際級賽事以吸引世界各地船隊來港。

責任編輯: 文劼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