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有片)文匯專訪 | 舊書店隨時代革新 逾半世紀書香不散

2025-09-08 22:55:10 香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崔瀅、孫嘉蔚)在香港書展上,有一間非常特別的店舖,它並非出版社,但卻可以參展,展攤內,不少舊報紙與舊書籍保存完好,最早更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原來這家書店已屹立在香港逾半世紀,店主歐陽文利更是香港舊書買賣行業的元老人物,他表示,收藏舊書的意義在於保存文化,舊書店亦不會消失,這家書店便是著名的神州書店。

神州書店從1966年啟業,經歷超半個世紀的時間,從最初的中環遷至柴灣。歐陽文利認為收藏舊書的意義在於保存文化,如同粵曲一樣,在巔峰時期受到眾多人喜愛,但過了巔峰後,這些文化該如何存在,二手店就是它們的載體。老闆解釋道,過來購買舊書舊報紙的讀者,有一部分是用於資料搜集,對於做研究的人來說,非常謹慎選擇資料,來源不可信口雌黃,而這種紙質版的舊資料,對比現在網絡搜索得來的資料會更加切實。另一部分來購買的讀者則是出於收藏目的。

歐陽文利年輕時書店打工舊照(受訪者供圖)

隨着互聯網普及,很多實體店在經營上受到衝擊,但歐陽文利卻能堅持到如今,他透露其經營方式會隨時代的變化進行調整,首先在室內布局上就區別於其他二手書店,老闆將書店打理得井井有條,圖書分類放置,他說:「以前大家叫淘書是一種樂趣,但是現在時代節奏快了,圖書分類放置,可以讓他第一時間找到圖書,幫助讀者節省時間。」他也拓展線上渠道,與讀者線上聯繫,確定交易後,便可以選擇郵寄或者地鐵站交易,這種方式也同樣用在了收舊書和舊報紙上。採訪期間,讀者李先生剛好上門轉賣藏書,歐陽文利便介紹:「在這一箱子裏有一本是三蘇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寫的《給女兒的信》,這一本是這裏最好的,裏面還有一點文言文。」

老闆在店鋪整理收藏的舊書(香港文匯報記者孫嘉蔚 攝)

祝香港《文匯報》永遠長青

在提及香港書展時,他說:「因為不是出版社的原因,最開始是沒辦法參展的。」如今已經參加書展逾十年,歐陽文利還收穫了一班讀者朋友,他們每年都會到書展與他見面,這一班讀者都是長者,身邊的年輕人不願意帶他們來店舖,他們只能以書展為契機,和老闆進行交流。

雖然現在二手書店越來越少,不過歐陽文利指,舊書店並不會消失,未來可能會有搞文學的人,想找一個輕鬆的地方,繼續做二手書店。現在舊書也有拍賣價值,例如魯迅早期的書,董橋的書,這些書都是會拿到網上去拍賣。

今日,剛好是香港《文匯報》創刊77周年,歐陽文利在採訪的最後說,「《文匯報》在香港立足很多年,年輕的時候非常喜歡看《文匯報》,是一個非常正直的文化表現,我祝福《文匯報》永遠長青!」

神州書店老闆歐陽文利收藏的《文匯報》舊報紙。(香港文匯報記者孫嘉蔚 攝)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