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任芳頡)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舉世矚目。從更宏觀角度來看,中國大閱兵意味着什麼?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王文接受媒體採訪表示,中國通過這次閱兵至少希望實現三個重要目標。其一,塑造正確的二戰史觀,告訴全世界。中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付出最大貢獻和犧牲的國家。第二,希望展現中國強大的軍事國防能力,警告那些強國不要再欺侮中國。第三,中國希望塑造和平。他特別強調,中國不想成為新的霸權,也不想再現「國強必霸」的道路。實踐已證明,中國越強大,世界越和平。
本次紀念活動,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領導人缺席。王文認為,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但他同時提到,從另一方面來看,這是西方國家的損失,他們失去了一次見證歷史的機會,同樣也失去了一次近距離更好了解和觀察中國軍力崛起和戰略決心的機會。
「從這個角度看,他們來不來參加閱兵儀式,中國人並不是特別在乎。畢竟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派高級代表來參加呈現出了中國與世界合作的空前盛世。我認為中國並不想成為新的霸權來領導世界,而是希望展示我們與世界合作的意願。」王文說。

王文表示,參加此次活動的國家基本都來自全球南方,這些國家普遍認為,英美已徹底喪失對全球的主導權。因此才會有如此多國家的領導人齊聚中國,共同維護二戰歷史記憶,不僅包括歐洲、非洲、拉美國家,還有俄羅斯、朝鮮、東盟成員國等。據我了解,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派出了高層代表出席。
來中國參加紀念活動的世界領導人中,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尤為引人注目。「中國和俄羅斯在二戰期間作出了最大的貢獻與犧牲。普京總統出席閱兵是為了紀念與中國之間共同的二戰記憶,這是非常正常的外交互動,也是兩國共同支持塑造正確的二戰史觀的表現。」王文表示,對於中國來講,俄羅斯是戰略夥伴、是擁有共同歷史記憶的朋友、是利益互補的攸關方。中俄互動是兩個主權大國之間應有的權利,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礙中俄關係。

王文同時提到,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非常明確和清晰,中國並非危機的一部分,中國只是希望保持和平解決。一方面,中國維持了與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正常外交關係。另一方面,過去三年裏,中國仍與烏克蘭保持着正常的雙邊貿易關係。中國是中立的,只是想保持和促進和平解決方案。中國沒有向雙方出口任何軍事武器,也已經表示並鼓勵俄羅斯和烏克蘭雙方坐在一起,尋求和平解決方案。
對於金正恩出席本次閱兵,王文表示,這是金正恩第一次參加多邊的國際活動,恰恰證明了朝鮮希望能夠以更加開放的方式與世界進行接觸,無論是西方世界還是其他國家都應該歡迎朝鮮的開放。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