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馮雷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馮雷)8月25日晚,2025微博文化之夜在河南鄭州舉辦,吸引眾多文化名人、文史專家、考古專家、文藝明星等齊聚一堂,李敬澤、單霽翔、劉醒龍、茅威濤、朱潔靜、方錦龍、譚晶、佟麗婭、喬振宇、鄭雲龍等眾多嘉賓以多元形式,助力中華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活動現場,鄭州市市長莊建球與微博首席執行官王高飛、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茅威濤共同啟動國寶守護計劃,誠邀全國各地博物館、遺址、國寶守護人、文化傳播者共同加入,持續探索並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文化傳承注入持久動能,以創新之力讓文物「活」起來,讓守護「潮」起來。

活動現場。(馮雷攝)

此次活動的最大亮點在於對石窟文化的挖掘與傳播。石窟承載着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瑰寶,為保護好、傳承好、傳播好石窟文化,此次活動現場聚集敦煌研究院、雲岡研究院、龍門石窟研究院、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代表,藉助微博平台的傳播力,讓石窟文化走向更廣闊的舞台。

由喬振宇領銜的《鑿光·守光·追光》,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的千年故事搬上舞台。隨後的「石窟·中國」環節中,四大石窟代表揭開「石窟寶藏圖」,分別圍繞敦煌藏經洞、雲岡石窟第18窟、龍門石窟千年石窟光華、麥積山石窟修繕故事展開分享,帶領觀眾沉浸式感受石刻文明的厚重與守護者的堅守。

活動現場。(馮雷攝)

黃霄雲以一首《畫中來》,用旋律勾勒傳統文化的靈動畫卷。鄭雲龍演繹的《將進酒》,帶來了一場跨越千年的詩酒對話,喚醒中原文化基因。梁小龍攜功夫團隊帶來的《影訣・武脈》,讓傳統武術與皮影文化碰撞出別樣火花,也與「功夫鄭州」的城市文化名片形成呼應。

互動環節高潮迭起,蔣敦豪、王迅現場挑戰新疆舞,佟麗婭化身評委解讀舞蹈要點;在七夕節即將到來之際,文化學者魏新以七夕紅豆、玉佩、香包為切入點,解讀七夕背後的古典詩詞文化內涵;方錦龍、茅威濤、譚晶、朱潔靜四位藝術家則現場分享了骨笛、摺扇、竹簡、羽毛等各自領域道具的含義,不僅讓觀眾沉醉於傳統之美,更凝聚起傳承文化、續寫文明的磅礴力量。

活動現場。(馮雷攝)

文化之夜盛典共頒發了14組榮譽,對在文化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機構和個人進行了表彰。其中,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等五家博物館獲得「年度創新博物館」榮譽;方錦龍、茅威濤、譚晶、朱潔靜四位藝術家獲「年度影響力藝術家」榮譽;二里頭夏遺址博物館、良渚博物院、牛河梁遺址等榮獲「年度文化影響力遺址」。

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單霽翔作為頒獎嘉賓,分享第六次探訪商都遺址的感悟。他說,看到小學生們也能走進遺址,觸摸到歷史的溫度,讀懂3600年文明,這就是遺址「活起來」的意義。

2025微博文化之夜由河南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指導,由鄭州市委宣傳部、鄭州市委網信辦與微博聯合主辦,重點聚焦「石窟文化、文化IP出海、考古遺址、AI創新」四大領域,相繼舉辦文化盛典、「文化奇跡之旅」網絡名人行、「豫見文博・黃河論道」圓桌對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時代對談」跨界沙龍等一系列的活動。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