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飛 HashKey Group首席分析師

一場關於全球資本市場基礎設施的深刻變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拉開序幕。近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股票代幣化」釋放積極信號,稱將制定監管框架;與此同時,加密巨頭Coinbase在財報會議上宣布,計劃未來數月向美國用戶提供鏈上股票交易。這兩大事件標誌着股票代幣化正走出監管模糊地帶,迎來政策窗口期,一個全新的合規化時代已然到來。

股票代幣化成為今年金融科技焦點,核心在於其直面傳統跨境投資的痛點:交易時間限制、跨境資金壁壘與繁瑣開戶流程。對亞洲投資者而言,參與美國股市往往需應對時差、高昂換匯成本及複雜合規文件。

金融上鏈趨勢不可逆轉

「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技術正是破解之道。它通過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與智能合約,將美股等傳統資產轉化為鏈上數字代幣,每枚代幣與真實股票1:1掛鈎,由受監管機構託管,所有權記錄於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區塊鏈上。這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一場「範式轉移」——它將全球割裂的資本孤島,連接為7×24小時無休、低摩擦、高效率的統一市場。 據行業預測,若全球股票市場1%實現代幣化,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1.34萬億美元。面對這一藍海,市場已形成三股力量,各自憑藉不同基因與戰略角逐。

加密巨頭的合規擴張

以擁有近億認證用戶的上市企業Coinbase入局為例。此類加密巨頭的核心優勢在於強大的品牌信任、龐大用戶基礎及與監管機構的深度溝通能力。其戰略並非簡單增加交易品類,而是成為Web3與傳統金融間的「超級合規門戶」。 通過提供鏈上股票交易,門戶將引導現有加密用戶進入傳統資產領域,同時吸引因合規門檻對數字資產卻步的傳統投資者。這種集股票、加密貨幣、預測市場於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將鞏固其美國數字金融基礎設施核心地位。但作為受嚴格監管的美國企業,其全球化拓展,尤其是向非美國用戶提供服務,必將受地緣政治與各國監管差異制約。

互聯網券商的「防禦性創新」

以Robinhood為代表的互聯網券商,更像是股票代幣化中的「防禦性」力量。它們曾憑藉「零佣金」和極致移動端體驗顛覆傳統證券經紀行業,如今面對DeFi引發的效率革命,必須擁抱Web3以避免被顛覆。 Robinhood的優勢在於對零售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與龐大存量客戶。其推出的Web3錢包及對部分加密資產的支持,是向鏈上世界邁出的第一步。對其而言,探索股票代幣化更多是服務延伸與用戶黏性增強策略,旨在既有框架內提供更多元資產選擇。但其根植傳統金融體系的本質,決定了創新必然是漸進式的,業務模式、清算結算流程及全球化服務仍深度依賴效率相對較低的既有金融基礎設施。

以MyStonks、Xstocks等平台為代表的DeFi項目,從誕生起就更加直面全球用戶核心痛點——交易自由度與效率。 這類平台的最大創新在於,利用穩定幣(如USDC/USDT)作為全球統一計價與結算工具,繞過複雜昂貴的傳統跨境銀行與換匯體系。

DeFi原生力量的「範式革命」

理論上,任何擁有數字錢包的用戶都可7×24小時參與全球美股市場,實現真正「金融無國界」。 此類平台也在積極探尋合規化,這種「DeFi的速度與開放」與「華爾街的合規與安全」相結合的「融合模式」,既解決用戶痛點,又回應市場關切,展現出強大生命力。

行業進入「合規建設」新階段

儘管前景廣闊,股票代幣化仍面臨挑戰:流動性分散、跨鏈技術標準化、全球司法管轄區監管協同等。但最大障礙——監管不確定性,正被打破。

SEC的轉向與Coinbase的入局,如同發令槍,宣告行業從「混沌探索」進入「合規建設」新階段。無論是什麼背景的公司,都在以各自方式為全球數萬億美元股票資產搭建通往區塊鏈世界的橋樑。 對投資者而言,這意味着更公平、高效、全球化的資產配置時代正在到來。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