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建煌(《老撾絲路之旅》工作團隊成員)
指導:陳鳳翔博士
道聽途說下的老撾,安全存隱憂,亦是東南亞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上月,作為年輕工作人員參與《老撾絲路之旅》,印象改寫了。
小乘佛教:融入生活的信仰光輝
老撾,佛教信仰無處不在。在首都萬象的塔鑾(Pha That Luang)等莊嚴佛塔,見到入內前脫帽除鞋的舉動,體現了對信仰和尊敬的當地風俗。令人觸動在於其心態,老撾男性一生中至少出家一次的傳統,視為向父母盡孝的大事,也是重要的個人成長歷程,足見小乘佛教已深深融入個人生命與社會根基。
小乘佛教影響着老撾當地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倡導個人修持、內省與簡樸平和的態度。這種精神在中老鐵路上也有體現,當地人傾向於讓鐵路保持緩慢平穩的節奏。這並非落後,而是他們珍視內心平靜與生活和諧,勝於一味追求速度效率的生動體現,足見佛教文化已深深融入了當地社會的每個角落。

人民溫情:跨越語言的暖意交融
進入萬象中學門口,看着學生手持鮮花湧來,作為記錄者,按快門的手忽然停頓了。取景框中的鮮花與笑顏與兩年前印尼團被前輩推上前的自己彷彿重疊一般。即使大家素未謀面,且語言不通,但一個真誠的微笑或手勢便能瞬間拉近距離。這種溫情,與老撾舒緩的生活節奏十分合拍。
再到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學生與我們熱切交流中國文化的會心笑聲,與萬象中學的鮮花、小學的純真笑容相映;政府官員介紹政策時不失幽默的姿態,與湄公河畔夜市裏老人的閒聊、婦女的悠然交融。
老撾人民的友善與熱情,讓我心底的觸動越來越清晰:自己應成為這份溫暖的傳遞者。

帶領責任:在傳承中的自我蛻變
與兩年前以後備名額參加《印尼絲路之旅》時的感受截然不同,現今作為「帶路先鋒」執行委員兼「帶路先鋒大使」,肩上責任重多了。在前輩和陳鳳翔教授的指導下,學會了新聞稿、會議記錄等技能。這些本是困難的挑戰,卻在帶領師弟師妹時派上了用場:教他們寫稿時,忽然體會了前輩的耐心;替他們加油時,才體會「傳承」二字的重量。
看着他們敞開心扉、深受啟發,我切身感受到傳承的意義;過往,前人引領我成長,如今,我也將這份關懷與經驗傳遞下去。帶路先鋒組織不僅是年輕人成長的平台,更是傳承價值的紐帶。
是感染?是性情相近?行程尾段,又一次獲素未謀面的人員熱情洋溢的款待,中老鐵路副部長張鐵翅及管理人員花數小時陪伴乘火車北上雲南,沿途分享當地栽種成果。這份熱情讓人動容,萬象的柔情,不只是文化洗禮,更是感恩與傳承的一課:見證了老撾這片土地的文化根脈,更體會到中老兩國跨越邊界的善意,讓我深深感恩機緣與師友的扶持。期待將這份收穫傳遞得更遠,貢獻社會的決心更加堅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