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三屆「語料庫與數字人文暑期學院」啟動。(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記者從北師香港浸會大學了解到,該校聯合澳門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三屆「語料庫與數字人文暑期學院」近日正式啟動,聚焦計算語言學與數字人文研究等議題。香港理工大學、北師香港浸會大學等14所高校的學者將通過「前沿講座+講習班實訓」的雙軌模式,分享研究領域最新成果。

本屆「暑期學院」聚焦前沿交叉領域,將圍繞「基於語料庫的人文大數據構建」與「大語言模型的應用實踐」兩大主題展開,備受海內外青年學者與學子的青睞。報名開放以來,收到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291所高校的980份申請,涵蓋本科生、碩博研究生及青年教師,最終錄取線上線下學員200名。

來自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北師香港浸會大學等14所高校的16位學者,將採用「前沿講座+講習班實訓」的雙軌模式,並指導學員掌握人文數據的結構化方法,大語言模型應用等關鍵技術,助力學員構建跨學科研究思維,共同探索人文研究的新路徑。

北師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行政)毛亞慶在開幕儀式上指出,語料庫構建是人文研究的基石之一,大語言模型應用是探索語言本質的全新路徑,而這正是本次暑期學院的雙重使命。這次三校聯合舉辦暑期學院,不僅是學術的傳承,更是面向未來的開拓。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傑表示,面對現代技術,學者應積極主動擁抱挑戰,把握新技術為傳統研究創造的機遇。「本期暑期學院學員們報名踴躍,大家對前沿領域的熱忱之心,令本次學術交流價值倍增,期待共同探索未知領域」。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