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黃寶儀 廣州報道)《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稱《措施》)新聞發布會1日在廣州舉行。廣東省副省長王勝在會上介紹,《措施》從支持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優質企業、打造應用場景、培養引進人才、推進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了12條「乾貨」政策措施,匯聚最優資源、集聚最大力量,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高地。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曾進澤答記者關於如何深化粵港澳三地合作的提問時指出,廣東將在深化技術交流與研發協作、加強產業鏈優勢互補、共同開拓海外市場三個方面進一步強化與港澳地區的合作,整體提升大灣區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王勝在發布會上指出,《措施》的出台,將助力廣東加快打造全球重要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發展新高地。「誠摯歡迎廣大有志青年、企業家、科學家和投資者到廣東投資興業,推動更多好項目、好企業落戶廣東,共同助力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據介紹,此次《措施》真金白銀對相關項目進行補貼。以關鍵核心技術為例,將實施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等旗艦項目、重大專項,對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重點項目,廣東省財政按規定給予配套獎勵。對創建國家級、省級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製造業創新中心,廣東將分別給予最高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廣東還要加快培育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該領域獲評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在省級支持的基礎上再「加碼」,鼓勵地級市給予獎勵,廣東省財政進一步按照地級市獎勵資金1:1予以激勵。省市兩級聯動、形成疊加效應,與市場化機制結合,也是此次廣東《措施》的一大亮點。
步入2025年,關於「AI應用爆發元年」的討論不斷。此次《措施》在應用場景建設方面也推出諸多激勵措施。其中,在典型應用場景建設方面,「人工智能+」行動在教育、醫療、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領域廣泛拓展應用;「機器人+」行動則圍繞工業、農業、城市管理、醫療、養老服務、特種作業等領域,挖掘開放應用場景。而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試點每年擇優支持工業領域大模型和應用解決案例,每個給予最高800萬元獎勵。

近年廣東與港澳在科技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正是重點領域之一。曾進澤回答記者「如何進一步深化粵港澳三地合作,共同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高地」提問時指出,廣東省的智能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產業具備產業鏈完整、生態體系相對成熟、應用場景比較多元等優勢,香港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技術研發以及國際化合作方面佔據領先地位,擁有多所享譽全球的高校與科研機構,匯聚了相當多的國際頂尖學者。
「目前,廣東與港澳地區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學研領域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合作。」曾進澤表示,廣東接下來將以《措施》的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強化與港澳地區的合作。具體包括粵港澳深化技術交流與研發協作,攜手攻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關鍵技術難題,整體提升大灣區產業發展水平。同時,支持大灣區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城市,比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等,發揮各自優勢,與港澳合作在人工智能芯片、智能終端以及機器人伺服系統、減速器、傳感器等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上取得突破,協同推進灣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集群建設。此外,還將共同開拓海外市場,藉助港澳的國際化平台與網絡支持廣東省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企業「走出去」,提升大灣區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