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有片)緬甸強震傷亡已超5000 中方派488人一線救災 特區救援隊深入災區 出動無人機搜救犬

2025-04-01 08:52:22 國際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記者俞晝及新華社報道,據緬甸官方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當地時間3月31日12時,緬甸全國因28日強烈地震造成的遇難人數達到2,056人,另有3,900人受傷,270人失蹤。雖然「黃金72小時」已在當地時間31日下午2時30分左右屆滿,但救援行動仍在繼續。中國官方披露,目前共派出至少488名地震專家、救援、醫護人員赴緬各地參與抗震救災,截至北京時間4月1日零時零分,中方救援隊已救出6名倖存者。

●3月31日,中國雲南救援醫療隊來到受損嚴重的緬甸首都內比都千床醫院進行現場評估,了解院方需求,全力支援緬甸救災。 新華社

中國救援隊於30日17時抵達曼德勒市後,立即派出前突力量赴人員埋壓地區實地踏勘開展工作,有序實施救援。31日0時40分,中國救援隊在當地長城飯店作業場地搜救出一名成年女性被埋壓人員,這是中國救援隊救出的第一名倖存者。

餘震不斷 冒險救出幼童孕婦

當地時間3月31日5時40分至7時許,中國救援隊與中國公羊救援隊攜手在緬甸受災最重的曼德勒市天空公寓(Sky Villa),通過切割、破拆、移除、繩索等救援技術,成功救出一名5歲幼童、一名孕婦和一名29歲女子,目前三人均被送往醫院醫治。

●當地時間3月31日7時15分許,中國救援隊與中國公羊救援隊在曼德勒市天空公寓的廢墟中成功救出被埋壓超過65小時的29歲女子,該女子獲救時生命體徵良好。 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整個救援過程中數次發生餘震,整個地面和建築都在搖晃,救援人員不得不從坍塌的廢墟上、建築裏出來,撤離到安全線以外,救援一度中斷。待餘震過去,救援人員繼續徹夜展開營救行動。

與被困者手拉手給予精神支持

現場救援人員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地震導致垮塌的建築原本是幢11層的公寓樓,被困者躲在衞生間後側牆壁倖免於難。但是倒塌建築結構複雜,救援人員需將層層鋼筋混土樓板鑿開,所以救援費時且難度較大。根據此前探測,該地原本有3人被困者存在生命體徵,在實際救援中,5歲的幼童和懷孕3個月的孕婦均獲救,一同避難的保姆則不幸遇難。

關於另外一名獲救的成年女性,中國救援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名被困者於31日凌晨1點多被發現,凌晨兩點多開始溝通,破拆作業從凌晨四點開始,救援持續整整3小時。救援人員出來後才發現「原來天亮了」,「我們通過敲擊、拓寬,在狹小空間拉住她的手提供生命支柱時,我們也信心倍增。」

「不會放棄,會盡全力營救」

目前,該坍塌廢墟內仍有多人被困,而救援中還伴隨多次餘震。中國公羊救援隊隊長何軍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多名有生命體徵的被困者均已被標識大致位置,「救援人員分別用緬語、漢話與被困者對話,至少有8人有回應。」何軍坦言,這些被困者均處於深度埋壓,救援難度比較大,「但我們不會放棄,一定會盡全力營救。」

2025年3月28日,緬甸7.9級地震發生後,根據國家應急管理部指示,中國公羊救援隊緊急派出16名USAR(城市搜索與救援)隊員組成的偵搜力量,由杭州趕赴泰國曼谷和緬甸震中區域。中國公羊救援隊第二梯隊3人已攜帶專業衛星通聯設備,由杭州啟程,趕赴緬甸曼德勒地震災區馳援。

搶時間晝夜奮戰 三天未合眼

「救援隊自從抵達緬甸以來,全體人員已經三天三夜沒合過眼。但為了拯救生命,隊員們仍在奮戰之中。」何軍告訴記者,「曼德勒當地持續高溫,白天的氣溫高達42攝氏度以上,再加上氣候潮濕,蚊蟲肆虐,除了地震災害中常見的外傷,還要預防呼吸道疾病、皮膚病以及當地特有的流行病或者傳染病。」

據中國駐緬使館消息,目前在緬中國救援人員至少有488人,其中有200人來自中國各地的15支民間救援力量。

【專家解讀】專家:黃金救援期後 仍會有倖存者獲救

(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黃金72小時」是地質災害發生後的黃金救援期,這是救援界的共識。救援界認為,災難發生之後存在一個「黃金72小時」,在此時間段內,災民的存活率極高。在世界各地歷次大地震中,72小時內的國際化救援是最有效的救援方式。對此,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專家、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智庫專家高孟潭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儘管「黃金72小時」概念廣受關注,但需清醒認識到這僅是一個模糊的說法。參考四川汶川大地震等歷史案例,救援超過該時間窗口,仍有大量倖存者獲救。因此,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還需持續開展精細化搜救。

●當地時間3月31日下午,中國民間救援隊在緬甸地震災情嚴重的曼德勒開展救援工作。 中新社

高孟潭還提到,有資料顯示,這次地震有大量的建築是底部樓層被壓碎,上邊的樓層直接垂直壓下,因此在廢墟上方的建築物就非常沉重。這種情況下,清理廢墟或是建立救援通道都會遇到很大的麻煩,所以後續救援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不過救援會持續一段時間,從以往的案例來看,甚至到第十天都會有人員被救出,因此救援人員肯定會盡最大努力。

防範餘震是後續搜救工作重點

高孟潭進一步表示,這次地震震級比較大,所以後續發生6級以上餘震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現場很多建築物都已受到嚴重損傷,一旦發生較大餘震,可能會造成建築物的進一步倒塌或破壞。對還在廢墟下的受困者造成很大威脅的同時,也會對應急救援人員造成威脅。因此,防範餘震是後續應急搜救工作的關注重點。

另外,他還提到,當地的氣溫炎熱,大量人員死亡且還在廢墟裏,當地的衞生條件也不是很好,因此,後續應急搜救過程中,衞生防疫工作需要高度關注。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可能會導致一些傳染性疾病的流行,這對受困者和施救者都是一個很大的風險挑戰。

世衞:強震「摧毀」緬中部 籲防疾病爆發

據央視報道,當地時間3月30日,世界衞生組織發布新聞通報說,強烈地震「摧毀」了緬甸中部,擾亂衞生服務,將數以千計的民眾置於危及生命的傷害和疾病爆發的風險之中,該組織正以最高級別的緊急行動作出響應。

世衞組織在通報中說,已向緬甸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內比都和曼德勒的醫院提供近3噸醫療物資,同時正組織全球緊急醫療團隊赴緬甸開展救援行動。包括創傷包和多功能帳篷在內的救援物資已從緬甸仰光的緊急儲備地運往地震災區的主要醫院。目前,首批物資已運抵內比都一家擁有1,000個床位的醫院,曼德勒的醫院也將很快得到物資。

世衞組織還發出緊急呼籲,迫切需要800萬美元資金,在未來30天內提供受傷人員的創傷護理、預防疾病爆發並恢復基本衞生服務。

世衞組織說,緬甸現狀令人擔憂。該組織在地震發生之前的一項評估顯示,緬甸在2025年將有1,290萬人需要人道主義醫療援助。地震令當地的衞生醫療狀況雪上加霜。

特區救援隊深入災區 出動無人機搜救犬

香港文匯報訊 緬甸大地震後,香港特區政府派出的救援隊,分派到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搜救,並與國家救援隊會合。特區政府消防處昨晚透過社交平台發放影片,指出救援隊的消防人員昨早到達曼德勒災區位置,並相繼派出搜救A隊和B隊在就近瓦礫位置進行搜救,救援人員先用無人機或現場居民的資訊,以了解現場有否其他生還者或有需求救援的資訊,而現場除有大量瓦礫滿布塵埃外,樓宇更有石棉瓦,故大部分隊員均佩戴N95口罩以防受影響。

●特區救援隊隊員和搜救犬3月31日在災區進行搜救作業。香港消防處Fb

另外,保安局及消防處在社交平台發布的相片顯示,災區路面斷裂、房屋倒塌,景象令人擔憂。香港救援隊消防處成員江嘉豪稱:「雖然說『黃金72小時』,但我們會準備去隨時出動,今次已用很短時間出動。」特區救援隊成員狀態良好,正緊鑼密鼓展開搜救,搜救犬亦從旁協助。

與國家救援隊會合開展救援

保安局及香港消防處昨日在社交平台更新特區救援隊救災情況,特區救援隊一行51人前日抵達首都內比都後,在緬甸國家疾控中心短暫休整,並與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外交官見面,聽取有關代表講解災區最新狀況,以便作出適當部署。救援隊原計劃在當地即時展開勘查工作,後來緬甸當局指派他們改往另一重災區曼德勒,救援隊連夜動身啟程。

經過逾10小時車程,昨午約12時特區救援隊抵達災區曼德勒,立即與國家救援隊會合,聽取對方簡介災情,訂定分工搜救計劃。特區救援隊隨後與國家救援隊分工,整裝待發往不同災區展開搜救,並會在國家救援隊旁紮營設置行動基地。下午時分,特區救援隊帶上專業裝備及搜救犬進行搜救行動。

救援隊包括醫管局成員,指已準備好醫療藥物。醫管局急症科統籌委員會主席蕭粵中表示:「香港醫管局派了兩位醫生、兩位護士,加入中國香港救援隊。為了應對可能突然出現的情況,包括預備很多醫療藥物,另外有維生設備,包括呼吸機、血壓機等。」

缺庇護所 紅十字派出流動診所

香港紅十字會代表憂慮災區或會爆發流行病。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服務主管程德君昨日在電台節目上表示,實皆省約七成房屋受破壞倒塌,民眾暫時無安全的庇護所,部分民眾要在街上睡覺,乾淨食水及醫療服務都受影響,有部分居民出現肚瀉情況,擔心當地會爆發流行病。

程德君指,紅十字會在當地派出一些流動診所到部分災區,派發食物及水等,香港紅十字會已動用20萬港元,支援緬甸的人道救援服務,並向香港市民發緊急呼籲,希望能伸出援手。

專家:外遊警示涉緬泰保險或不賠

對於特區政府更新外遊警示網頁涉緬甸泰國附加資料,本身任職保險公司的立法會議員陳沛良在同一節目表示,一般旅遊保險賠償範圍包括一些惡劣天氣和自然災難,因此今次地震屬保單保障範圍,但如果當地已發生地震,而香港已經對當地發出旅遊警示,部分保險公司會在保單有條款,當投保人繼續行程,招致不必要的危險,有機會不負責賠償。

責任編輯: 文劼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