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南海氫能產業挺進香港!

2025-03-14 20:13:39 灣區企業

「中國氫能產業之都」閃耀香江之畔!在香港盛邀企業積極布局氫能產業的背景下,南海氫能企業加速出海!

3月12日,一場旨在擴大南海氫能產業影響力、深化與香港合作的南海氫能產業招商推介會在香港旅港南海商會舉行,開啟了南海與香港氫能合作的新篇章。

會上,多個項目成功簽約。其中,粵港灣區氫能汽車推廣項目框架協議、粵港灣區氫能物流車跨境運輸示範項目以及恩澤基金二期合作協議的簽署,標誌着南海與香港在氫能領域的合作邁出堅實步伐。特別是飛馳科技公司將車鑰匙交予香港H2 POWERTRAINS公司,不僅宣告「南海造」氫燃料車正式駛入香港市場,更預示着兩地氫能合作步入了深度融合的新階段。

此次活動也在香港引起廣泛關注,吸引眾多重量級嘉賓的出席。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郭長勇、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香港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及國際新能源產業聯盟榮譽會長陳紹雄等嘉賓悉數到場。此外,還有二十餘家來自兩地的氫能企業代表以及旅港南海商會的代表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南海區區長王勇在活動上表示,南海氫能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於依託強大的產業集群,高效的科創機制,拓展廣泛的應用場景,激發持續的市場動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南海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的理念,與香港攜手共進,共同推動氫能產業的繁榮發展。

簽約多項目 加速灣區氫能一體化進程

在氫能產業招商推介會上,南海區發改局局長張家玉推介了南海區氫能最新的產業發展優勢。自2009年布局氫能產業至今,南海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基礎,2022年成功入選工信部「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023年榮獲「中國氫能產業之都」稱號,享有「中國氫能看佛山,佛山氫能看南海」的美譽。

如今,南海已集聚150多家氫能企業和機構,計劃投資規模超600億元,完全投產後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這些數字背後,是南海氫能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

在多項簽約儀式中,恩澤基金二期的簽約尤為引人注目。該基金金額高達20億元,是在一期20億元基礎上的再次加碼。由中國石化集團與南海區共同發起成立,將重點投向氫能和氨氫融合裝備製造產業,為氫能產業的進一步壯大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支持。

此外,氫車交付儀式更是將活動推向了高潮。飛馳科技公司的代表將車鑰匙交給了香港的H2 POWERTRAINS公司,這標誌着「南海造」氫燃料車成功進軍香港市場。飛馳科技作為我國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其研發的氫能巴士具備高效能、低能耗、高可靠及安全性等優勢,成為最早進入香港市場的氫能整車企業之一。

多項合作的簽約,不僅是南海和香港氫能產業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大灣區氫能合作的新起點。

香港盛邀南海氫能企業積極布局

去年6月,香港正式發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藉助其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立志將香港打造成為國家發展氫能源的示範基地。而南海作為國內氫能產業發展最早、產業鏈覆蓋最全、應用範圍最廣泛的地區之一,自然成為了香港發展氫能的優選合作夥伴。

「我們誠摯邀請佛山的企業來香港布局新能源產業,利用香港的國際優勢,將綠色科技和產品推向世界,爭取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增強競爭優勢,拓展國際市場。」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表示,區域合作是氫能發展的關鍵,香港致力於年內實現與廣東省發改委大灣區辦、佛山市簽署合作備忘錄,通過優勢互補,致力鞏固香港作為綠色低碳技術釋放窗口的角色。

近一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多部門已多次前來南海考察氫能項目,這不僅體現了南海區氫能產業的實力和吸引力,也彰顯了香港和南海加強交流和合作的誠意。

早在2022年,香港特區政府就成立了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該小組由十多個政策局及專業部門組成,為啟動本地氫能應用掃清障礙。至今,工作小組已制訂了氫能應用的暫行標準,並批准了18個試驗項目,涵蓋跨境運氫、供氫設施、交通、工地及偏遠地區氫能應用等多個領域。

在氫能合作上,香港與南海,可謂情投意合。南海憑藉氫能發展的豐富經驗,精準對接香港特區政府《氫能發展策略》提出的法規和標準、氫氣供應、應用示範、人才培訓、安全保障、社會接受度六大挑戰,交出了「一題一策」的答卷,得到了香港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的高度讚賞。隨後,香港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更是提出了進一步合作的建議,目前,廣東省大灣區辦正緊鑼密鼓籌備氫能發展合作備忘錄,搭建合作機制,從9大方面探索合作。

南海深知,開放是氫能發展的動力。一方面,南海通過中國氫能產業大會等平台與歐美、日韓等多個國家開展了一系列交流;另一方面,南海積極走出去,與中東和香港特區政府等開展互訪,在產業協作、技術交流和應用場景等多方面進行了探討與合作。

以香港為支點 撬動全球氫能市場

南海與香港在氫能產業的合作,不僅僅局限於國內市場,更是以香港為支點,撬動全球氫能市場。

按照《香港氫能發展策略》,將推動區域合作、境外投資、共同開發或輸入氫能,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協助氫能源產業於「一帶一路」地區的發展。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成熟的資本市場對氫能企業極具吸引力。由於氫能企業大多處於產業培育期,港股市場對未盈利企業的較高接納度,使得赴港上市成為包括南海在內的氫能企業的現實選擇。

清能股份成立於2003年,是全球氫能一體化設備提供商,專注於燃料電池和新型電解水制氫兩大板塊的自主核心技術研發和生產。

「我們很早就在香港設立了子公司,目標是力爭二三年內在香港上市,有望成為南海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氫能企業。」清能股份總經理張弛表示,清能股份總部從江蘇遷入南海,看重的正是南海氫能產業前瞻性的戰略布局,高質量的政務服務,今後將大力發展氫能全產業鏈核心技術,推動氫能在交通、電力、能源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我們最近與央企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已經啟動『全國推廣一萬台氫能商用車』計劃,將大幅降低氫能產業鏈各環節成本。」佛山市飛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光聖表示,飛馳汽車已經成功出口到歐洲、中東、拉美等國家,將加速開啟國際市場的新征程。

發展氫能產業 南海底氣十足

對於未來,南海底氣十足。

今年1月,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到佛山市仙湖實驗室展廳和概念驗證中心等地調研。他強調,要堅持以氫能等佛山產業發展所需為牽引,聚焦最急需最緊缺的關鍵共性技術,盡快降低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成本,加力提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以更多原創性引領性成果,持續引領催生新質生產力。

南海區迅速行動,迅速發布了《南海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強支撐工作方案(2025-2030年)》等一系列措施,計劃通過一系列應用場景的打造,撬動超200億元的總投資。

發展氫能產業,南海有怎樣的經驗?持續鞏固「中國氫能產業之都」的領跑地位,南海有怎樣的底氣?王勇表示,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依託強大的產業集群。南海擁有龐大的產業集群,為氫能等新興產業提供了強大的發展動力。這一產業集群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構成了南海氫能發展的堅實後盾。目前,南海已擁有16個200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群,涵蓋金屬製造、電子、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領域。這些產業集群的協同發展,為南海打造「中國氫能之都」提供了穩固的基礎。

二是構建高效的科創機制。南海積極響應黨中央關於產業創新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的號召,建立了全國最大的氫能實驗室——仙湖實驗室。實驗室的定位是應用創新,旨在將科研成果高效轉化為生產力。南海實施了百萬技工計劃,通過技工學校培育大量技術工人,與科學大師們共同配合,形成了高效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三是拓展廣泛的應用場景。產業能否發展,還是要看能否有應用場景,能夠有足夠訂單的支持。南海深知應用場景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氫能產業的各個環節積極拓展應用場景,構建了行業最豐富的應用場景。通過場景的示範應用,南海希望向包括香港居民的全社會展示氫能應用的廣泛前景、優勢和便利,從而吸引更多地區和民眾關注並應用氫能。

四是激發持續的市場動力。南海認識到,上級政策支持和地方財政補貼雖然重要,但市場力量才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根本。因此,南海致力於使氫能產品進入公用和民用領域,以激發市場潛力和推動力。在政府的引導下,南海欣喜地看到市場上的氫能訂單越來越多,這為氫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最強大的動力。

五是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南海致力於為各類氫能企業提供優越的發展環境,留住高端人才,展示產品優勢。南海不僅提供政策支持,還在行政服務上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包括致力於對外開放,推動氫能企業利用香港樞紐走向全球市場。南海還注重運用國資力量,率先應用氫能的產品,通過以投帶引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南海將繼續重點與香港特區政府環境與生態局和機電工程署等相關部門積極溝通,爭取在氫能產業上下游協同、開闢融資通道、共扶上市企業、加強場景構建和技術合作等方面深化合作,將兩地氫能合作推上新台階。

南海與香港將攜手共進,共同書寫大灣區氫能產業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