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東部地區軌道交通的發展,是近年來深圳軌道交通發展的重點之一。記者從深圳地鐵集團獲悉,地鐵16號線將於年末開通,該線路全長約29.2公里,共設有24座車站,起於大運站,止於田心站,工期僅1814天,在多項建設和運營技術上實現了新突破,不僅極大提高了建設效率,線路運營也將更加安全智能。
中心運控調度更智能
16號線車輛採用了目前最高級別的GOA4全自動駕駛技術,可實現全自動運行以及故障自動恢復,給乘客帶來更安全、更平穩、更舒適的乘車體驗。
 
 
 為了更好適應軌交項目的全自動運行需求,16號線在設計之初就非常重視挖掘線路的「靈活運營組織」潛力,在「ATS架構」、「主/線控中心」、「智能運控系統」等研發工作上下足功夫。
16號線通過集中設置控制層中心,使關鍵技術人員的配置和布點更科學,徹底解決信號設備點多線長,維修人員分散且作業低效的問題。其次,16號線開創性地突破了異地雙加載等技術難點,搭建了四期工程中唯一的主副「雙活控制中心」。兩個控制中心可以自如地切換,實現了系統功能的最大化。
16號線還推出了國內首個「以行車指揮為中心」的智能運控系統技術路線。據介紹,通過這個系統,16號線有望極大提高行調的指揮效率,降低行調人員的勞動強度。
應急保障系統更安全
為了最大程度保障行車安全,16號線結合NOCC雲平台架構,採用多種前沿技術,為車站應急防災及反恐提供了高度數智化的應急保障系統。
 
 
 記者了解到,全自動運行車輛配備了多維度的安全探測系統,不僅能接觸式、非接觸式地探測障礙物,還能通過物理探測、視頻傳感器組合精準檢測到軌行區地各類障礙物並提前預警。同時,考慮到全自動無人駕駛場景的應用,16號線一方面設置了面向乘客服務的調度管理平台,可以快速接聽、對講、響應列車內求助,並具備遠程故障應急處置及視頻聯動功能。另一方面,16號線為運營調度和維修管理提供了高效便捷、靈活可靠的綜合管控平台,滿足緊急狀況下的調度使用。
裝配預製板柱技術更高效
藉助標準化的預製工藝,深圳地鐵16號線工程大大簡化施工步驟,縮短進度工期。據介紹,16號線車輛基地立柱式檢查坑全面採用裝配預製板柱組合技術,是該技術在國內的首次大範圍使用。
 
 
 「在工廠內就將H型板和立柱組合好,形成軌道框架運送到現場,結構專業只需要在下部預留混凝土墊層。」中國鐵建負責人表示,該技術簡化了與結構專業的接口配合,大幅降低了現場鋼筋綁紮和混凝土澆築量,減小了土建施工誤差對軌道的影響,「比起傳統的現澆混凝土立柱,預製好的兩股鋼軌更好調整,能夠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軌道質量也會更好」。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