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于海江 哈爾濱報道)「越來越多的香港本地、甚至外國家長看好中國發展機遇,青睞普通話、英文雙語浸潤教學,能夠與國際、國內接軌的好學校。」全國政協委員、安德資本主席、香港金融發展協會主席魏明德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建議內地優質學校來港辦學。
「修例風波」後一系列社會事件暴露了香港教育的問題。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魏明德說,這令我們感到憂心,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系好人生的第一顆紐扣」何其重要。

在激進言論和行為走進校園的同時,「缺乏家國教育」也讓越來越多的家庭對香港不少學校望而卻步。可以發現一些「港漂」因為教育問題回到內地,這意味着香港不斷在流失人才。而教育資源,是一座城市吸引、留住人才的關鍵,這也是香港多年來開辦不少國際學校的原因。
內地中小學教育水準,特別是中文、數學的教學水準,不僅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評估位於全球首位,也得到廣泛家長的認可。
調查顯示,超過九成「港漂」願意讓子女入讀內地來港所辦學校。從升學數據顯示,內地的重點中小學實力也已經不亞於香港任何傳統名校或國際學校。
魏明德說,青年就是未來。如果內地優質學校能來港辦學,這將為香港的下一代、子子孫孫乃至整體社會帶來積極正面的意義和影響。既能推動相關教育多元化發展,同時為香港吸引、留住更多的人才。
責任編輯:
蔡洋子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