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一年一度的長洲太平清醮,長洲街頭萬人空巷,當局預計有6萬人到訪長洲。香港旅遊資源豐富,有待進一步發掘、打造、推廣。當前正值香港旅遊業升級轉型的重要節點,特區政府、商界和民間需要共同探討,以創新創意打造旅遊新產品,務求做到區區有特色,旅客玩得高興、買得盡興,增強香港旅遊業持續發展動能。

太平清醮是長洲居民的傳統節慶,充滿中國文化內涵,除了飄色巡遊和搶包山活動兩個重頭戲之外,還有舞麒麟、民間祭祀儀式、潮州大鑼鼓、神功戲等特色活動,以及用於包山和祭棚的搭棚技術,美味吉祥的平安包,集傳統娛樂、宗教信仰、建築、飲食文化於一身,加上長洲本身的海島生活氛圍以及自然風光,可以為旅客帶來新鮮愉悅的旅遊體驗。尤其是飄色巡遊,擔任「色芯」的小朋友扮演各類人物,維妙維肖,鬼馬風趣,備受旅客和市民歡迎,為深度挖掘香港旅遊資源提供很好的窗口。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早前會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一行時表示,要樹立「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充分發掘香港豐富的旅遊資源,積極借鑒各地成功經驗,創新思路、優化政策,推動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大力開發旅遊新路線新產品,弘揚熱情好客之道,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把香港「最佳旅遊目的地」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疫後訪港旅客、特別是內地旅客的旅遊模式,已由過去主力購物,變為深度遊、文化遊,其中「首遊族」是有待開發的旅客群體,他們以年輕人為主,擅長使用社交媒體、具相當文化知識水平,以及喜愛接觸新鮮事物,特愛尋幽探秘。若全港每區都能突出旅遊特色,將可為旅客帶來更精彩的旅遊體驗,對香港流連忘返。這需要特區政府、業界和民間共同規劃、精心打造。

例如昨日長洲舉辦太平清醮的同時,筲箕灣也舉行譚公誕,金華街一帶有舞龍、醒獅以及飄色巡遊活動,氣氛熱鬧,吸引不少遊客駐足觀賞。中秋大坑舞火龍、元朗的天后寶誕、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各區盂蘭勝會等,同樣充滿獨特節慶文化氣氛。要使之更具旅遊吸引力,文體旅局、旅遊發展局和民政事務處可聯合主辦單位優化活動細節,例如安排解說人員向旅客介紹節慶環節的故事背景以及用意,以及在巡遊地點增設看台,提升舒適度,令旅客對香港遊有更佳印象。

此外,當局要善用熱愛研究本港歷史、文化的社群,邀請他們一同設計香港深度遊路線並參與引導,從創新視角推介本港旅遊,同時增加文化自豪感、創造優質文化價值,推進文化建設。

推陳出新打造具吸引力旅遊產品,增進旅客消費意慾,更是香港旅遊轉型升級的重點。以太平清醮的紀念品為例,過去有商戶曾推出平安包造型的枕頭、鑰匙扣等,可惜未成氣候。近年內地不少旅遊網紅城市,例如西安、成都等都以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和發達的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培育出一批如大唐不夜城、超級文和友、寬窄巷子等的超級網紅項目,以傳統與時尚精彩碰撞、古老與現代相得益彰,成功打造城市旅遊的精彩佳作。香港應認真研究、借鑒內地打造旅遊網紅的經驗,民間、商界和政府相互協調,製作出性價比高、質素優良的全方位產品,以塑造香港國際旅遊城市新形象,同時善用網絡媒體、網紅作宣傳推介,擦亮香港「最佳旅遊目的地」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