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書所收各文有讚有彈,頗公允。 作者供圖

黃仲鳴

年前,在舊書店買了部李輝英的《中國現代文學史》(香港:東亞書局,1976年2月再版)。這應該是李輝英在香港中文大學授課時的講義。

近閱張雙慶教授編著的《李輝英作品評論集》(香港文學評論出版社,2010年),輯有寒山碧評論這部書的短文,他指出:「……第一本香港人寫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在此之前只有大陸的李何林、丁易等人寫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出這書時,李輝英居港已20年,當屬香港人;但在我眼裏,卻有點「礙眼」,因為,李輝英雖人在香港,心中仍只有「鄉」。馬蹄疾便有篇文章說他是:「東北籍居港作家」,其意是李輝英在港有「家」,心中的「家」始終是「東北」。

寒山碧批評這部書頗不客氣,觀點不說,重要是「資料太簡約」。論文說學最重要的是史料,「許多時候都只提一提作者名和書名,對內容不置一詞」,這是否資料找不到?而對一些作品如新詩,卻是全首照錄。另外,「對同輩作家旅港作家的評價不夠客觀和公允,瑜亮情誼較濃」,如用很多篇幅來推介黃震遐,對徐訏頗多貶損之詞等。這實是有失評家所應有的態度。

張雙慶這書還收錄了馬幼垣所寫的〈評李輝英的《中國小說史》〉,下筆更不容情,指李輝英在課堂講授時,不符「專家」資格,只是「拉夫性質」,寫出來的東西自是「千瘡百孔,笑話連篇,盡暴其短」,如將《清平山堂話本》,內中所收各篇,「一律視為明人擬仿之作」;又如把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連城璧》三書,竟說成「三書為一書也是大有可能」,馬幼垣指他「僅看過一部坊本《十二樓》,故有此說。」他「膽子真大」!

說真的,李輝英是文學作家,不是研究型的學者。在大學教書前,生活確是甚不好過;他任教大學,環境已改善;但是否如馬幼垣所說沒有資格,那且不說。在方今高等教育的講壇上,不少都是南郭先生;既是南郭,那不要緊,最重要的是馬上進補,馬上鑽研,亡羊補牢可也;我認識不少講師教授,都有這種狠勁。有老友對我說,既無自知之明,又濫竽充數,算了,若還出版講義,那才誤人不淺也。我認為這指責太甚矣,若所說非胡說、亂說,仍有根有據,亦可原諒。

要了解李輝英這人的作品,這書所收各文有讚有彈,頗公允。張教授是李輝英學生,後來還分屬同事,亦師亦友。他在〈回憶李輝英先生〉中,清心直說:

「當時的環境,大學教授發表論文的壓力是不大的,但他一進中大,這些作品就陸續面世。其中一兩種,在教學之前,我曾經代為抄寫講義,親炙墨跡,從中領略學術著作的撰寫、修改,感受是很強烈的。儘管這些作品的學術成就不很高……」

沒辦法,既吃「學術飯」,「不出版即滅亡」,作品既面世,批評來自四方八面,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