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1%。圖為在2021年4月舉行的首屆廣州國際電子及電器博覽會上,客商在選購一款迷你音響。該博覽會以「擁內需,拓全球」為主題。 資料圖片
主要經濟指標增降比較

內需貢獻率達79.1% 人均12551美元未達高收入國下限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2021年中國經濟「成績單」顯示,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8.1%,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經濟總量達114.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7.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佔全球經濟的比重預計超過18%。

上季增速4%略超預期

受基數和經濟形勢變化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逐季回落,其中四季度同比增長4%,為2020年下半年以來最低,仍略高於市場預期。全年經濟增速為8.1%,高於6%以上的預期目標;兩年平均增長5.1%,兩年平均增速比疫情前2019年下降了0.9個百分點,顯示經濟尚未完全恢復。總體看,服務業修復相對滯後,工業兩年平均表現好於疫情前的2019年。

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

從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發布會上引述數據指,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分別拉動經濟增長5.3、1.1、1.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5.4%、13.7%、20.9%。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1%,比2020年提高了4.4個百分點,但低於疫情前水平。寧吉喆認為,經濟增長還是內需拉動為主,同時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貨物進出口總額再創歷史新高。

經濟總量首破110萬億元

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10萬億元,寧吉喆表示,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意味着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萬元人民幣,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2,551美元,超過了世界人均GDP水平,雖然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人均水平的下限,但逐年接近。同時,中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拉動了世界經濟增長。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將達到25%左右,經濟總量在全球經濟的佔比預計超過18%,上升約1個百分點。

當前問題是下行壓力較大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2021年,主要指標都超預期完成,並在內外部困難挑戰下,充滿內升動力和活力,當前主要問題是下行壓力較大,經濟增速逐季回落,消費增速12月僅為1.7%,考慮價格因素實為負增長,全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4%,考慮價格因素實際也是負值。當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當中,內需的增長是弱於外需,中下游企業的盈利弱於上游,小微企業經營困難,明顯大於大中型企業。

姚景源表示,今年首要問題是要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首先要穩投資,「十四五」規劃提出的102個大項目盡早在今年開工並實現實物量,通過減稅降費等擴大消費,並要穩定政策預期,讓市場主體、企業及企業家預期轉強。

內需不足是最大「攔路虎」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指出,內需不足是當前穩增長的最大「攔路虎」。2022年在政策重心轉向穩增長、政策基調傾向於「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背景下,有望在年中實現疫情衝擊後的二次探底並企穩回升,大概率是「前低後高」的一種走勢,全年GDP有潛力繼續保持5%以上的穩定健康增長格局。

王軍預計,消費和投資比較疲軟的情況在2022年將會有所改善,預計消費增速大致在5%-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在4%-6%左右,其中基建投資增速或反彈至5%-6%左右,出口增速維持在5%-10%左右。面對三重壓力,應盡快制定一攬子着眼於高質量發展的全面振興經濟計劃,將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有機結合起來,着力擴大內需,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避免經濟繼續失速甚至出現硬着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