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令創作中的兩個太歲。作者供圖

梁君度

藝術家梁君令係我兄長,早年先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附中,後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在京期間曾獲李苦禪大師指導。他學油畫,但精通書法、國畫,尤其是雕塑。他從事藝術創作總是強調要給人一種「非平常感覺」。

2005年,增城市政府請他創作一批以音樂為題材的雕塑,這是他第一次從事雕塑創作。他以「非平常感覺」為創作宗旨,前後創作了近六十尊反映中西音樂文化的雕塑。關於樂器古箏的作品,他着眼於成語「對牛彈琴」,使作品有故事性,半浮沉於水中的牛,只露出頭和背,牛背上還有小鳥,似留意琴聲,牛卻只顧喝水,甚具創意;他又通過「南郭吹竽」這個成語故事來表現「吹竽」,饒有趣味。當代雕塑大師潘鶴為梁君令雕塑集的序文寫道︰可以感覺到君令的另類追求,讓人們看到一幀幀生動的風情畫。這個音樂廣場在由中國群眾文化學會、中國文化報主辦的「第二屆全國特色文化」評選活動中,獲得「全國特色文化廣場」稱號。

2014年,我們兩兄弟在廣州藝術博物館舉辦《細味人生》書畫展。他畫的一幅八尺白蓮,硬生生從中間殺開,一分為二,讓我題字落款,然後裱在畫中間。他創作的一批扇面畫,每幅都以自己寫的「寓言」為題材,非常生動有趣。如「燒紅的鐵不要摸」、「老鼠大過牛」等等,都是別開生面,類似的作品從未在中國內地出現過。

最近廣州道教協會委託君令為番禺正在興建的黃大仙赤松宮創作魁姆和六十位太歲像。我幫他在香港幾間道觀收集資料,原以為他會照辦煮碗,做一批廣東人所講「吽吽竇竇」的神像。誰知他別出心裁創作一批太歲像,每位太歲都按其出生年代、經歷,考證當朝的服飾、甲冑來設計。如乙亥太歲任保大將軍在征剿倭寇前,用大筆將自己名字寫於胸前,用戚繼光發明的長刀與倭寇決一死戰,其形象壯哉!這樣的太歲,迄今可能絕無僅有。

當下很多藝術家急功近利,創作態度並不嚴謹。甚至有名家寫畫流水作業,結果大部分雷同。有一次,我去天津南開大學參觀范曾藝術館,我見畫中人物個個造型都是一個樣,幾乎所畫的牛的牛頭也近乎相同。陪同我參觀的教授問我感覺如何,我直言不諱,其時范曾剛好在場,不知他聽到作何感想。

梁君令的創作態度確值得學習,要讓作品有非平常感覺,當然要對創作題材多思多想,用他的一句話概括就是思考不要停,再想深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