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其實,央視《春晚》從來不缺舞蹈節目,只是,以往較着重民族特色。這沒有什麼不好,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怡情方式,久而久之,呈現在外人眼中,就形成獨特的民族舞蹈,就像中國地方戲曲般。

但戲曲演出往往有故事、有情節,尤其是有語言(聲音和字幕),還有熱鬧的鑼鼓,而戲曲劇目多採用民間流傳已久的故事傳說,人們有親切感,較易引起共情。

不過,文化要普及,除了親切感和奇異感外,還應有一些能吸引更多不太了解這種文化的「外人」的眼睛,就要加入一些當代元素,正如本屆《春晚》舞台布置,借助數碼科技,採用今日流行的「沉浸式」設計,就予人耳目一新。

很多人都知道,在芭蕾舞領域,由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譜曲的三部芭蕾舞作品《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是很多國家芭蕾舞團的「保留劇目」,舞團或舞者沒有不跳或不想跳的。除樂曲優美流暢外,其童話故事色彩居一功,劇情有醜惡,結局卻美好,予人希望,激發想像,所以廣為流傳。

香港芭蕾舞團幾乎年年聖誕前夕都演出《胡桃夾子》,我都帶女兒看過好幾次;殿堂級的《天鵝湖》就更不用說,除了古典風格的芭蕾舞劇外,還演變成在高級夜總會中表演的「裸體天鵝湖」、結合了花式溜冰技巧的「冰上天鵝湖」,甚至有向更高難度挑戰的「雜技天鵝湖」等等。

此外,當中多個片段也獨立成舞,包括獨舞、男女雙人舞,還有4隻小天鵝、吉卜賽舞等,單獨表演也甚受歡迎,反映這齣經典舞劇及其故事、音樂、舞姿、意境獲高度和廣泛的認可。這些新版「天鵝湖」也在一定程度上注入了新的流行元素和技術,迎合現代人追求舒暢又愛挑戰的特性,古今交融,把經典現代化。

當然,正如任何藝術種類般,芭蕾舞的風格和題材不能一成不變,藝術家們也總在尋求突破,尤其是芭蕾舞故鄉俄羅斯,作曲家們都想超越柴可夫斯基,前蘇聯亞美尼亞族作曲家阿拉姆·哈恰圖良的《斯巴達克斯》是其一,我十多年前看過白俄羅斯芭蕾舞團訪港演出,戲劇衝突強烈,配合粗獷豪邁的舞蹈風格,場面震撼人心,只是,其革命性的鬥爭風格令人沉重,感覺不太舒服。

但無論如何,藝術家願意嘗試,接受挑戰,總是值得尊敬的。希望疫情過後,《只此青綠》團隊也能訪港演出,讓我們也親臨現場,感受一下融合中華古文化的現代舞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