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名單昨日公布。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邦妮·巴斯勒介紹,鐮狀紅血球貧血症和乙型地中海貧血症是影響全球逾兩千萬人的血液疾病。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今年4名頂尖科學家獲獎。左起:史里尼瓦斯·庫爾卡尼、鄧瑞麗、斯圖爾特·奥金及彼得·薩納克。 邵逸夫獎網站截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2024年度邵逸夫獎昨日公布得獎者名單,今年的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三個獎項分別頒授予四名頂尖科學家。其中,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由來自馬來西亞的華裔女科學家鄧瑞麗及美國科學家平均獲得,以表彰他們發現從胎兒到成人血紅蛋白轉換的基因和分子機制,開創了一種革命性且高效的基因組編輯療法,以治療鐮狀紅血球貧血症和乙型地中海貧血症這兩種影響着全世界逾兩千萬人及極其嚴重的血液疾病。

美科學家確定基因序列同獲獎

今屆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平均頒予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國家心、肺及血液研究所鐮狀細胞部資深研究員及主管鄧瑞麗,以及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傑出兒科講座教授斯圖爾特·奥金。

據該獎的遴選委員會主席邦妮·巴斯勒介紹,鐮狀紅血球貧血症和乙型地中海貧血症是影響全球逾兩千萬人的血液疾病,「鄧瑞麗發現大多數疾病嚴重程度的差異,都是由一種基因『BCL11A』引起。」其研究首次將「BCL11A」與紅血球疾病聯繫起來,為後來針對「BCL11A」進行干預的治療方法開闢了道路,以此對抗鐮狀紅血球貧血症和乙型地中海貧血症。

邦妮·巴斯勒表示,奥金確定了「BCL11A」抑制胎兒血紅蛋白的產生,「他確定了一組基因序列,當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老鼠的血液幹細胞刪除該位點時,能夠減少『BCL11A』的製造,並重新啟動胎兒血紅蛋白產生,從而治癒疾病。」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了兩種鐮狀紅血球疾病的幹細胞療法,都是根據兩人的發現而製造。

邵逸夫獎理事會理事陳偉儀表示,目前有關患者進行換血治療時,有機會將血紅素當中的鐵質釋放,換血次數太多會令身體出現問題,而兩名得獎者發現而製造的新方法「食藥就可以做到」,形容是更方便、便宜和快速的治療方法,免去因換血而引發的問題。

天文學獎得主發現天體瞬變

天文學獎頒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及行星科學講座教授史里尼瓦斯·庫爾卡尼,以表彰他對毫秒脈衝星、伽馬射線暴、超新星,以及其他可變或瞬變天體的開創性發現。他對時域天文學的貢獻甚多,並在帕洛馬瞬變工廠(PTF)及其後繼者史維基瞬變探測器(ZTF)的構思、建造和領導上成就卓越。

邵逸夫獎理事會主席楊綱凱表示,很多人以為天體總是變得很慢,「覺得今年看、明年看,到上百年看都『無甚分別』,但其實在宇宙中很多事物都變得很快,但人們只能『撞彩』見到。」

他介紹,庫爾卡尼的工作特點之一,在於設計儀器並以系統方式發現這些瞬變。其中ZTF每兩日掃描北半球天空,使用自動化軟件分析數據,並透過警報系統通報發現情況,於數分鐘內向世界各地天文學家傳達瞬變事件消息,如極亮的超新星、發光的紅色新星等,徹底改變人類對時變光學天空的理解。

數學科學獎則頒予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及普林斯頓大學數學講座教授彼得·薩納克,以表彰他將數論、分析學、組合學、動力學、幾何學和譜理論結合起來,發展出薄群的算術理論和仿射篩法。

邵逸夫獎的每個獎項可獲120萬美元獎金,頒獎典禮定於今年11月12日在香港舉行。

2024年度邵逸夫獎得獎名單

天文學獎: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及行星科學講座教授史里尼瓦斯·庫爾卡尼 (Shrinivas R Kulkarni)

得獎原因:他對毫秒脈衝星、伽馬射線暴、超新星,以及其他可變或瞬變天體研究方面,具有開創性發現。他對時域天文學的貢獻甚多,並在帕洛馬瞬變工廠及其後繼者史維基瞬變探測器的構思、建造和領導上成就卓越。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國家心、肺及血液研究所鐮狀細胞部資深研究員及主管鄧瑞麗(Swee Lay Thein)及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傑出兒科講座教授斯圖爾特·奥金(Stuart Orkin)

得獎原因:他們發現從胎兒到成人血紅蛋白轉換的基因和分子機制,為治療兩種影響全世界逾兩千萬人及極其嚴重的血液疾病——鐮狀紅血球貧血症和乙型地中海貧血症,開創了一種革命性且高效的基因組編輯療法。

數學科學獎: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及普林斯頓大學數學講座教授彼得·薩納克(Peter Sarnak)

得獎原因:他將數論、分析學、組合學、動力學、幾何學和譜理論結合起來,發展出薄群的算術理論和仿射篩法。

資料來源:邵逸夫獎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