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行與逆行軌道分別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國家航天局昨日宣布,北京時間5月8日10時12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實施近月制動,順利進入環月軌道飛行。在嫦娥六號奔赴月背過程中,通過這次「太空剎車」制動這一關鍵軌道控制,嫦娥六號探測器的相對速度得以低於月球逃逸速度,從而被月球引力捕獲,探測器從地球「懷抱」投入月球「懷抱」,實現繞月飛行。

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之後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經過5天的飛行和「太空剎車」,嫦娥六號昨日已開始繞月球飛行。

配軌控發動機 超級防護服隔熱

嫦娥六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着陸器、上升器組成。為了踩好這一腳「剎車」,嫦娥六號軌道器配備了1台3,000牛推力的軌道控制發動機,以進行引力捕獲時的制動減速控制。然而,在這樣的地月轉移過程中,發動機工作時溫度會升高,如果熱防護做不到位,軌道器就會被高溫「燒傷」。為此,研製團隊開創性設計了二次熱防護複合系統,為軌道器穿上「超級防護服」。一方面使用複合隔熱層,將發動機高溫輻射影響盡量降低;另一方面,根據不同設備的溫度需求個性化定制,進行二次熱防護。層層防護讓軌道器上重要載荷單機遠離高溫的「烘烤」,為嫦娥六號軌道器打造舒適的「奔月體驗」。

採用逆行軌道 環月飛行更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環月軌道後,嫦娥六號與此前的嫦娥五號任務不同,採用的是逆行軌道。專家介紹,逆行軌道會提升探測器與月球之間的相對速度,可以讓環繞器更好地穩定在環月軌道上。此後,嫦娥六號將用20天左右的時間調整好位置,為着陸月背做好準備。當萬事俱備,嫦娥六號就會開始落月,並在月面工作48小時完成月背樣品採樣。採樣完成後就將開展月面上升、環月軌道交會對接等工作,攜帶人類第一批月背土壤返回地球。

嫦娥六號此次還搭載有4個國際科學載荷,包括法國氡氣探測儀、歐空局月表負離子分析儀、巴基斯坦立方星、意大利激光角反射鏡。在嫦娥六號後續的月背探測之旅中,這些國際載荷也要同步開展多項科學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