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學校前景如何,只要一天還有學生,老師們都要謹守其自身的角色與本分。 資料圖片

未來五年,香港升讀小一的適齡學童人口銳減,預計本地學校會進一步縮班,亦會有更多學校面臨殺校的危機。不用多說,教育界難免人心惶惶,會有更多老師擔心將來飯碗不保。從前以為教師這一行是「鐵飯碗」,如今風光不再,教師的職業保障不再是理所當然的了。

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如何面對這次危機?《易經》是談論駕馭變化的智慧,也許可以成為老師們此時此刻的參考。

乾卦的卦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上的星體,在「好日子」中運行,也在「壞日子」中運行,軌跡不動,到來的時間不改,一切依然如常。

鄭玄在《易贊》中說:「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乾卦道出了變化中不易的部分。無論學校前景如何,只要一天還有學生,老師們都要謹守其自身的角色與本分,繼續求進,堅持以學生的利益為重。惟有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和學生,不辜負家長和社會人士的期望。

坤卦的卦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地厚比喻德厚,大地承載萬物,不理人眼中看為好與壞、是與非的,大地一一承載,無條件地傳播大愛,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厚德。

從前,較受歡迎的學校可優先揀選學生,將來,學位多學生少,就算是較弱勢的學生,也有入讀較受歡迎的學校的可能。學校收不到學生固然頭痛,收到學生而適應不來也是頭痛。學生就是學生,不管他們的表現如何,如何成就他們,讓他們明天的表現比起今天的有進步?這些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厚德載物」,不就是教育工作者時刻需要秉持的態度嗎?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作最壞的打算,就算學校面臨殺校,也沒有理由不把教育的工作做好。孔子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筆者認為孔子不是在鼓勵人作無謂的努力,而是在說:「只要是必須要做的事情,無論結果如何,也須全力以赴。」正如荀子說:「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 (商人) 不為折閱不市 (不因市道不好而不做生意),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香港學童人口一直處於高位,學校不愁沒有學生,就算經歷了幾次金融風暴,學校所承受的困難,比起各行各業所承受的仍然較低。

坎卦的卦辭說:「有孚,維心亨,行有尚。」「有孚」,是可建立人的信心的;「維心亨」,是可操練人內心通達的;「行有尚」,鼓勵人堅毅向前,成功必定最終到來。

從《易經》之角度來看,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之中,順變逆,逆變順,順逆循環,是自然不過的事情。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互相轉化,沒什麼大不了。孟子更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來經歷憂患是人通往成長的必經之路。

生命好比套餐,餐牌中包括了順境和逆境,沒有選擇的餘地,可以選擇的只是如何面對。與其花時間去擔心,不如做好自己。

唐代名相魏徵曾說:「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學校要解決收生的挑戰,還是從固本培元入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