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沒完沒了的雨天,呆在家裏又讀一遍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小鎮馬孔多的雨下了4年11個月零2天。雨水落在8月的午後,落在馬孔多泥濘荒涼的街道上,落在奧雷利亞諾圈養牲畜的院子裏……馬爾克斯的小說裏只有雨,沒有雷電。

今年4月前後的雨下了近40天,伴隨着狂風暴雨的是一陣又一陣的驚雷和閃電。聽到雷聲,有人苦中作樂地玩笑:「不知道哪個渣男又在發誓了。」

這樣的玩笑,是因為「渣男」發誓後不遵守誓言,與民間故事裏的「不孝子」一樣,可能是會被「天打雷劈」的。《紅樓夢》裏曹雪芹就寫到賈蓉對王熙鳳發誓:「好嬸娘,親嬸娘,以後蓉兒要不真心孝順你老人家,天打雷劈。」

我小的時候和大部分小孩子一樣,很怕打雷,因為常被大人嚇唬:若是做壞事、浪費糧食、忤逆父母等等,是會被雷公追着打的,或是被雷公捉了去。那時不知雷公是什麼,也不知會被捉去哪裏,只知道雷公很可怕。後來親眼近距離地見識了一次「雷公」:我坐在雷雨天的書桌前,桌面忽然出現一個白色耀眼的光球,還未等我反應過來,光球就消失了。學了物理知識,知道了那是球狀閃電,也叫「滾地雷」。又不免暗自慶幸自己未曾做過什麼壞事。

再後來讀了《山海經》裏的「雷澤中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腦中便有了雷公的神話形象。神話故事讀多了,又知道了除雷公之外司掌閃電的「電母」,雷公電母這對夫婦管理雷電,負責天氣變化,下雨時電閃雷鳴地給風、雨、雲助威,古人亦認為雷公能辨人間善惡,便賦予雷電以懲惡揚善的意義,讓他們代天執法,擊殺有罪之人。大抵因為如此,才有了誓言裏的「天打雷劈」。

有一部科幻小說直截了當名為《天打雷劈》,小說裏幾個搶劫銀行的強盜在舉槍殺人的時候,卻把槍口轉向自己的額頭,開槍把自己殺死了;另外幾個劫匪在山區伏擊一支探險隊伍,同樣是在舉槍射擊的時候變成自相殘殺,劫匪悉數死於自己的槍彈之下。兩路壞人在行動之時恰巧都是雷雨天,壞人的生命都終結於電閃雷鳴中,被認為是遭到了雷公電母的懲罰。現實中雷公電母在給風雨助威的同時造成了不少自然災害,是不是在「代天執法」,卻也無法深究。

《三體》的作者劉慈欣還寫了另一部科幻小說《球狀閃電》,從雷電寫到了高科技的人類戰爭,最後人類勘破了雷電的秘密,完全掌握了雷電的性能,將能殺人的閃電化作了美麗的量子玫瑰。

「天打雷劈」與量子玫瑰畢竟都只存在於神話故事和科幻小說中,面對強大的自然和冥冥中那些未知的力量,我們大抵只能像小說中的人物說的那樣:「就算沒有這回事,想想也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