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經過一輪急升後,近日出現回吐,昨收報18,313點,單日跌165點,但相比4月份約16,044低點仍有逾2,000點升幅。 中新社

續擴衍生產品線 增風險管理交易策略選擇

港股第二日回吐,恒指先升後跌,收報18,313點,跌近1%或165點,兩日累跌264點。藍籌普遍回吐,共62隻下跌,大市成交1,287億元。市場人士認為,港股後市仍然正面,再試高位機會大。港交所(0388)則再推新產品,昨公布就10隻港股推出每周期權合約,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風險管理及交易策略的選擇,產品計劃於年底推出。◆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港交所再推新產品,昨日公布將就10隻港股推出每周期權合約,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風險管理及交易策略的選擇。待監管機構批准及市場準備就緒後,有關產品計劃於2024年底推出。涉及的股票包括滙控(0005)、港交所(0388)、騰訊(0700)、快手(1024)、比亞迪(1211)、平保(2318)、美團(3690)、京東(9618)、百度(9888)及阿里巴巴(9988)。

到期時間短 期權金較低

港交所證券產品發展部主管羅博仁昨表示,引入每周股票期權產品,有助進一步提升香港衍生產品市場的吸引力,並向投資者提供更多的產品選擇,協助投資者有效管理風險。他指,港交所將致力豐富產品組合及推動市場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亞洲領先衍生產品交易及風險管理樞紐的地位。

據悉,每周股票期權為現有月度股票期權合約以外新增的合約系列,以切合投資者交易及風險管理需求。每周合約可讓投資者因應短期或特定事件(例如企業業績公布等),為其持倉進行風險管理。每周期權合約的到期時間較短,因此期權金也相對較低。

可與每周指數期權互補

同時,新推出的每周股票期權將與港交所於2019年推出的每周期指及國指期權互補。每周指數期權自推出以來,便成為該所增長最快的產品種類之一,每周期指期權的日均成交量,由2019年的3,380張合約,躍升至2023年的12,948張合約,佔整個恒指期權產品系列總成交量約31%。

港交所旗下衍生產品市場2023年的日均成交量為135萬張合約,較前一年增加4%。踏入2024年升勢持續,首季的日均成交量更逾150萬張合約。

港股回吐 分析:屬正常現象

大市方面,港股連續兩日回吐,中薇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偉豪表示,大市市底仍保持穩定,故對整體港股繼續抱正面看法,相信後市再試高位的機會大。畢竟過去這段時間,特別是恒指由16,044點反彈起計,升至高位已漲2,600點,出現回吐屬正常,預計大市整固後再上,初步支持位大約在18,300點。他估計,如能企穩該位置,後市有望突破18,600點,之後可以18,800至19,000點作為下一挑戰關口。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則指,大市持續處於急升後的「高台消化」中。從技術上看,大市自4月29日至5月7日共12個交易日內,累積升幅已達2,594點,故大幅急升過後略作消化屬正常現象,問題僅為需消化多久、回調多少。他認為,大市如欲再進一步上尋月內及年內新高,首要條件是恒指需持續穩守10天線以上。大市交投能否配合亦至為重要,若大市動力不相配,升勢必稍受規限。如10天線有失,存在大市升勢漸受限制的可能,屆時回調及消化的幅度亦會漸大。

焦點股滙控正式展開30億美元新一輪回購,在除淨前重越70元關口,全日收報70.35元,升幅近1%,是2018年下旬以來最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