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近年不少港人移居外地,令部分長者在港頓失倚靠兼缺乏傾訴對象。循道衛理中心昨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發現,48%受訪長者有子女於過去3年移居外地,多達75%受訪者現由伴侶或其他年長的親友照顧,出現「以老護老」現象。受訪長者亦預視數年後身體情況改變,普遍需要「情緒支援」、「服務轉介」及「實質陪伴」三方面服務。為支援該批有子女移居外地的「留港長者」,有機構計劃於港島東區及灣仔區推出為期一年的「醫家顧計劃」,以個案管理模式監察他們的身體狀況,同時提供一站式服務和治理,以達至「早發現、早介入、早支援」,料約300人受惠。

女移居外國 老婦患病感沮喪

循道衛理中心於去年6月至12月間,透過網上問卷成功訪問了205名65歲或以上長者,48%受訪者至少有一名子女於過去3年移居外地。他們當中,21.8%受訪者不滿意子女離港後自己的生活,更有不少出現心理或情緒困擾,甚至有生理健康問題。受訪長者亦預視數年後身體情況改變,普遍需要「情緒支援」、「服務轉介」及「實質陪伴」三方面服務。

現年70歲的鍾婆婆與丈夫育有3名女兒,近年女兒俱先後於婚後移居外國,只餘夫婦二人留港相依為命。她昨日在記者會上透過錄音表示,二人隨年紀增長身體機能日漸變差,尤其自己的膝蓋在多年前被診斷退化。

她憶述指出,疫情期間接受手術,但康復階段雙腿出現腫脹,卻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後,無法去醫院接受物理治療,令病情更加惡化,「當時女兒都不在身邊,內心其實很恐懼和寂寞,也很沮喪,只能通過女兒所認識的醫生朋友來探望我,並為我進行簡單的物理治療。」其後,她和丈夫在社福機構協助下認識了一班處境相同的長者,互相傾訴及參加社區活動,「不要認定我們是『弱老』,我們現在行得走得,好希望可以繼續自己照顧自己,不用加重子女的心理和經濟負擔。」

循道衛理中心長者及健康服務經理徐康泓表示,不少長者在子女移民後感到孤單,甚至出現社區疏離感,即使會與子女通話也很少回答實際狀況,未必能及時發現長者出現問題的地方。他建議打算移民的子女須預留至少半年的通知期,令年老父母有時間慢慢接受,同時應妥善為父母留港生活預留足夠資源,包括將來的醫療開支等。

設3收費模式 有困難研免費

為了支援「留港長者」的身心需求,循道衛理中心籌備推行「醫家顧計劃」,預計於今年第三季推出。計劃以個案管理模式,即由一名社工管理個案並作「代言人」,監察「留港長者」的身體狀況,提供跨專業共同治理。循道衛理中心長者及健康服務高級經理周安妮表示,計劃現時有3個收費模式,會考慮向有困難的家庭提供免費服務。她指出,計劃的一大亮點是專業社工會以視像模式與國外子女討論長者狀況,可大大減低「留港長者」誤以為被子女遺下的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