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法國總統馬克龍邀請,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理解中國與西方的關係》一書作者、法國學者羅弘(Laurent Michelon)表示,今年是法中建交60周年,在馬克龍訪華約一年之後,中國領導人時隔5年再次訪問法國,這是彰顯法中關係牢固的重要標誌。他同時表示,1964年1月,法中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法國成為第一個同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建交後,兩國關係總體發展順利,他說:「請相信,絕大多數法國民眾願意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而且據我觀察,一些歐洲其他國家的人民也是這樣想的。」

法中經貿合作非常重要

外交部公開信息顯示,法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第三大貿易夥伴和第三大實際投資來源國。中國是法國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貿易夥伴。羅弘表示,法中、歐中之間的經貿合作非常重要,儘管歐洲有一些對華「去風險」的論調,但仔細觀察投資流向即可發現,歐洲公司仍在中國進行大量投資,這一點德國表現得尤為明顯。德國總理朔爾茨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裏兩次訪問中國,隨行的還有由德國重量級企業負責人組成的經濟代表團,這顯示出德國正在制定務實的對華政策。

羅弘指出,法國企業也很熱衷在中國加大投資力度,不少歐洲企業高管也對媒體表達過,他們對歐中經貿關係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中方也一如既往地歡迎外國企業在華投資經營,隨着營商環境的優化,行政手續更為順暢,相信會有更多歐洲公司選擇中國。

法國總統馬克龍多次表示,歐洲應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努力實現戰略自主。羅弘稱,法國人民都希望法國擁有戰略自主權,由於美國自己將中國視為所謂「戰略競爭對手」,長期以來,美國也一直要求其歐洲盟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但法國並不情願這樣做。因為這不僅會損害法中兩國關係,也會損害法國自身利益。

在《理解中國與西方的關係》一書中,羅弘揭示了西方媒體如何通過歪曲事實、遺漏細節甚至欺騙虛構等伎倆兜售關於中國的負面報道,向西方讀者介紹了中國一貫奉行的不干涉別國內政等外交政策,幫助他們更全面地認識和了解中國。該書2022年在法國出版之後獲廣泛好評,很多讀者回饋說,這和在西方媒體上「看到」的中國大相徑庭。「終於有人帶來了關於中國的真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