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錦添 胡若璋 攝
◆葉錦添新書《凝望》上架廣州方所書店簽售。胡若璋 攝
◆葉錦添新書《凝望》廣州簽售。胡若璋 攝
◆葉錦添分享其光影美學和背後的故事。胡若璋 攝

木棉花開,羊城春好。一樹一樹正在盛放的黃風鈴木,猶如信使,亦為這座素有花城美譽的南國都市,平添了幾分活力。早前,對色彩和光影運用獨具匠心的葉錦添,帶着新書《凝望》做客廣州方所書店,與一眾擁躉分享他對定格之美的多年感悟。 ◆文:香港文匯報 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

從1986年《英雄本色》開始,到《臥虎藏龍》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葉錦添成為首位摘得這一榮譽的華人藝術家。去年《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也讓葉錦添步履不停,所到之處,每一個舞台都會留給他充足且專門的故事時間。

「我好像是一個有點自戀的人」

作為 「新東方美學」的代表人物,葉錦添的創作遊走於電影、舞台、當代藝術、文學等多元領域,而在這諸多頭銜與殊榮中,攝影師這一身份不太被人看見,葉錦添認為這是有點遺憾存在的。他也打趣說:「這話說出來,我好像又是一個有點自戀的人。」此番帶着新書在內地各個城市巡迴簽售,以攝影師的身份隆重登場,葉錦添也就放任自己的自戀了。

為了出版首部自傳性攝影隨筆集《凝望》,葉錦添在成稿期間需要從上萬張照片裏做精選,時間跨度達四十多年,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且要從各時期風格各異的代表作品裏篩選出分別對應 「美人」「櫥窗」「眾生」「異境」四輯的109張照片。葉錦添有不少頭皮發麻的時候,他很自覺地請來外援力量,讓身邊有對攝影語言和風格自成體系的朋友前來幫忙挑選照片。「幾萬張照片丟給他。」葉錦添樂做「甩手掌櫃」。

探索時間的維度

葉錦添的口頭表述能力優越。一個場景,任何想法,經由他寥寥數語又平和地講述,在聽的人就能去到那個畫面裏感同身受。 講一個看海的場景照片,他說:「大海也是看着你的。我站在你面前,都是每個個人的經驗反饋。」在葉錦添的意識流裏,曾經所看過的海,決定了一個人當下來看海以及看海看到了什麼。

「這個過程中,有多少維度在對視?」葉錦添平淡地告訴書迷:「我拍所有人、所有景,其實是在拍我自己。」

攝影師經常會花費很長時間等待一個好的鏡頭,談及跟攝影作品的緣分,葉錦添認為,即興藝術其實是講緣分的,甚至看你有沒有能力製造緣分。「我覺得拍到某個程度,你每天都在等待某種瞬間出現,當你拿起相機的時候,整個世界就會有反應;當你拍的時候,它會引導你去拍到類似的東西,緣分就會出現。」

比如新書「意境」那一堆照片,好像是一個潛意識裏面的時間,在現實裏面拍出這個時間很有趣。「一個攝影師究竟看到什麼,發生的事情和心裏的念頭有沒有連結。」這個事情很吸引葉錦添。在他看來,照片裏面出現的東西,冥冥之中有一個重複性。他也說,和相機的關係不止是記錄現實,而且是持續發生的世界,慢慢形成這個感覺,對時間維度的探索。

那些「心裏一顫」的場景時刻

回憶校園青蔥時代的年歲,葉錦添自爆一直困在自我的空間,有強烈的不被人認可的感覺折磨着自己。渴望親近世界,但總是產生距離。想急速地打破它,攝影成為他融入的便捷方式。曾經那個他漫無目的地走在大街上,等候着某種情緒的醞釀與觸發,貪戀地收集着可能收藏的一切,情緒都偷偷隱藏其中。於少年葉錦添來說,這是他和那些看似毫無關係的事物,慢慢建立起一種空間和時間的聯繫。

於現下極負盛名的葉錦添來說,在日常的出行中去找視覺衝擊成為一種條件反射。坐在車裏向外拍照,或者入住城市高樓裏的酒店俯瞰,總能有許多讓人心裏一顫的場景立即抓住他。「將自然空間變成富有藝術表現力的精神空間」是當下葉錦添的本能喜好。

新書裏也有不得不提及的一輯「美人」,收錄了張國榮、梅艷芳、周潤發、周迅、張曼玉、王祖賢、桂綸鎂、林嘉欣的「獨家POSE」。這些大眾熟悉的「美人」,在葉錦添的鏡頭表達裏,多了一種美是能量的精神追求。葉錦添在回答書迷提問時,也談到當下他對手機攝影帶來的一些觀察。時代發展,隨時隨地的手機影像更多有一種商業、程式化的設定,不再注重「神」,也更多追求「形」。而在互聯網的推動下,美變成了可一鍵複製的。

回到書名《凝望》,也是葉錦添想和大家說說的心裏話:一個人的精氣神、磁場是可以滲透到外在的,並顯化出你所看到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