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3月28日舉行「中國經濟展望」分論壇,邀請了國內外嘉賓共同探討中國經濟發展前景。香港文匯報記者何玫 攝
◆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接受媒體記者訪問。香港文匯報記者何玫 攝

博鰲亞洲論壇「中國經濟展望」分論壇 探討中國發展前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玫、黃寶儀、胡若璋 博鰲報道)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又是世界經濟重要增長引擎,中國經濟的發展備受關注。中國經濟下階段增長前景如何?中國經濟發展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全球跨國企業在中國有哪些機會……博鰲亞洲論壇3月28日舉行「中國經濟展望」分論壇,邀請了國內外嘉賓共同探討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嘉賓們認為,世界經濟需要中國的增長,去年中國佔據了全球增長的三分之一,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了貢獻。中國新的增長模式,即創新、新質生產力、去碳化等三大引擎,將構成新的中國故事。

世界經濟需要中國的增長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認為,關於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毫無疑問首先是增長,世界經濟需要中國的增長;第二是創新,中國有很多年輕人、大學畢業生,中國的創新對全球經濟也別具重要性,世界經濟的成功取決於年輕人找到的創新出路。再者就是推動和平,這是經濟繁榮不可缺少的條件。

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則稱,中國把今年的增長率目標定在5%左右偏低,可以更加大膽一些,新的增長模式將會成為新的中國故事,除了有創新、新質生產力、去碳化(decarbonization)等三大引擎外,還要重視消費。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朴之水表示,中國今年提出5%的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是比較合理的,而且是現實的,但是也面臨着很多的挑戰,可採取加大投資等方式,促進消費增長。

中國經濟轉型帶來新的機會

對於全球跨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機會,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認為,跨國企業在過去數十年中受益於中國經濟平均二位數的增長率,已把中國當作全球價值鏈的一部分,這一趨勢,在接下來的經濟發展中仍然繼續有效。但跨國企業也要適應新的中國故事,跨國企業必須要適應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現今的中國本土企業比之前更加強大,外企在中國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很多技術領域中國的企業已走到了世界前沿,比方說電動汽車等。

德勤中國主席蔣穎則認為,注意到中國發布的關於大規模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措施,其實是在刺激市場需求。而且,這個過程不單只是盲目的取代,它本身有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的要求,需要很多配套措施,她認為這個過程可以讓很多企業能找到自身發展的機會。

在經濟綠色變革中攜手同行

針對中國經濟在中長期發展過程當中有哪些動力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巴奈特認為,首先,要提升勞動生產率,確保市場在資源配置的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第二,是要確保有公平競爭的環境,外資企業、國企、民企都能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中競爭。第三,要加強人力資源的投資。最後一點,就是需要進行綠色轉型。

巴奈特表示,轉型是全球性的問題,因為大家的問題是共同的,所以解決問題的方案也是共享的。比如,中國的電動汽車非常智能化,但如果德國繼續以燃油車為主,沒有進行汽車產業的轉型,那麼就會與中國的汽車產業之間產生問題。互相加稅不能解決問題,需要以國際化的視角來推動轉型。不能僅僅依靠監管,開放對各國都有利,主要經濟體之間要達成協議。

巴奈特指出,對於新技術,無論是大數據還是應對氣候變化,歐洲和中國之間必須要進行充分探討,找到共同轉型之道,雙方在變革中必須攜手同行。

外媒關注這些議題

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時報》:博鰲亞洲論壇成立的初衷是促進亞洲經濟一體化,論壇當今的使命是為亞洲和世界發展凝聚正能量。

美國彭博社:在被稱為「亞洲版『達沃斯論壇』」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政府官員和企業高管就金融合作、氣候變化、人工智能治理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等一系列議題交換看法。

菲律賓《馬尼拉時報》:博鰲亞洲論壇為亞洲內外的國家和企業提供了一扇重要窗口,外界可從中觀察中國的經濟前景、開放舉措以及促進亞洲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計劃。

路透社:中國將把科技創新打造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並且願與各國開展科技創新合作。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中國呼籲亞太地區國家抵制冷戰思維和集團對抗。面對錯綜複雜的全球安全威脅,亞太地區國家應踐行全球安全倡議,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