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蝶

很多人都聽過《妝台秋思》這首古曲,它是描繪昭君出塞故事的《塞上曲》中的一個段落。廣東人對它非常熟悉,因為它正是粵劇《帝女花》主題曲《香夭》的曲調。大部分人聽到它的音樂便會聯想到《帝女花》世顯駙馬和長平公主在含樟樹下雙雙死去的一場戲,卻很少人會說「這是《妝台秋思》的音樂」。

在今屆的香港藝術節中,我看了兩個來自內地的節目,都不約而同地用上《妝台秋思》這首樂曲。

第一個是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的《帝女花》。京劇版本的《帝女花》是全新編作,與唐滌生膾炙人口的粵劇《帝女花》自有不同;但是,節目名稱是《帝女花》,《妝台秋思》在演出中出現是很自然的事情。它在京劇版本中不但只在《香夭》中出現,亦是貫穿全劇的主旋律和間場音樂。我每次聽到此曲奏起時,總是有一種很親切但哀傷的感覺。

《妝台秋思》在今屆藝術節出現的第二個節目是《花樣年華》。《花樣年華》是上海芭蕾舞團的製作,於2006年首演,曾經到世界各地巡演多年。它取材自電影《花樣年華》的內容,最大的兩項分別是以芭蕾舞演繹一雙各有配偶的男女若即若離的愛情關係,以及把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香港背景改為三四十年代的舊上海。

創作團隊無論在舞台、服裝、燈光等的設計都呈現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繁華多姿和獨有韻味,將觀眾的視覺帶到上海最繁盛的時代,視覺畫面很好看。設計師在舞台最前的部分灑下雨水,全地濕透,加強視覺效果之餘,亦叫我為在舞台較後地方跳舞的舞者的安全擔心。女舞者穿上貼身旗袍跳舞理應限制了她們身段的靈活度,可幸她們仍能舞出上海婦女們婀娜多姿的體態。燈光設計為舞台設計添上豐富色彩,能配合場景和角色的內心變化。

群舞在舞劇中肩負着製造熱鬧氣氛、抓緊觀眾注意力,以及展示編舞場面調度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責任。不知是否舞台不夠大,還是在台上的舞者人數過多,在數場群體舞中的舞者都有點拘束,不能盡情打開他們的身軀,以免碰到旁邊的舞者。我不肯定是編舞的預設還是舞者失神,有時我覺得有個別組別的舞者的舞步不夠一致。還有,由於舞者人數眾多,可能是我看得不夠快,無法同時間欣賞台上各組舞者的表演,有點可惜。

我向來喜歡群舞,這次我卻欣賞只有兩三名舞者跳舞的場景。在「弄堂口餛飩攤」中,李先生和王太太的忐忑不安盡在其欲退還迎的舞步中展露出來;而在「石庫門內」以《妝台秋思》為該場舞的背景音樂,將李先生和王太太不敢去愛的曖昧關係與《帝女花》的駙馬和公主至死不渝的忠貞愛情形成強烈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