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巴爾的摩大橋未能承受一艘巨大貨櫃船迎面撞擊。 路透社
◆費城附近的95號州際公路橋段去年因下方一輛油罐車起火,難抵高溫坍塌。 資料圖片

倒塌大橋屬巨型貨櫃船時代前產物 難承受巨大衝擊力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巴爾的摩港的弗朗西斯科·斯科特·基大橋,周二(3月26日)被一艘貨櫃船撞毀。英國《衛報》引述專家指出,被撞毀的大橋於1977年完工,是「巨型貨櫃船」時代前產物,即使橋樑結構興建時符合標準,也難以承受貨櫃船的巨大衝擊力。美國道路與運輸業界協會也指出,美國現時超過三分之一的橋樑需要維修,今次事件凸顯美國橋樑基建安全整體缺陷需要審視。

巴爾的摩大橋被撞擊的影片在社媒流傳。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專家巴爾稱,影片中橋樑沒有明顯結構缺陷,「但它顯然未有承受一艘巨大貨櫃船迎面相撞的相關設計。」國際橋樑維護與安全協會(IABMS)、美國橋樑工程專家弗蘭戈波爾也稱,大橋原有結構由主橋躉維繫平衡,「它不可能重新分配重量,原有設計並不預防這種撞擊。」

導流裝置不夠大 不足護橋樑

英國橋樑設計師菲爾茨稱,他觀察到事發大橋附近設有導流裝置,用於引導船隻航向,「但它們的尺寸不夠大,並不足以保護橋樑,貨櫃船正好錯過了裝置撞上橋躉。」菲爾茨指出,被貨櫃船碰撞的橋樑主支撐結構由鋼筋混凝土製成,一旦受損便難以撐起整座橋的重量,橋身自然迅速倒塌。

報道也稱,伴隨貨運物流業發展,貨櫃船噸位不斷攀升,過去10年間平均載貨量增加約50%,遠超許多橋樑設計時用作防碰撞測試的船隻噸位。巴爾指出,今次倒塌的大橋似乎沒有額外防護措施緩衝撞擊,類似的橋樑年久失修、沒有充分保護,遭受撞擊或出現意外的風險會愈來愈大。

每天1.67億人次使用缺陷橋樑

美國基建年久失修問題非常普遍。道路與運輸業協會警告,全美現時有超過4.3萬座橋樑安全狀況不佳,存在「結構缺陷」,意味有倒塌風險。美國現時每天仍有約1.67億人次,在這些有結構缺陷的橋樑上來回穿梭。

康奈爾大學基建政策項目主任格迪斯坦言,今次災難揭示了美國關鍵基建「極易因突發事故和蓄意攻擊受到嚴重破壞」。格迪斯認為,今次事故應被當局視作契機,以更好方式重建部分基建,例如加強對橋樑的碰撞保護、使用可減少事故風險的新型材料等。專家也建議當局修繕橋樑時,可以配置傳感器,隨時與靠近的船隻及時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