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林製藥的問題紅麴營養品事件,因有服用者死亡而引發國際恐慌,該公司雖發聲明指本港並沒有銷售相關產品,但不排除有店舖以「水貨」形式售賣。本報記者調查走訪發現,有網售平台以集運形式銷售該禁止藥品至香港,且該網售平台大量售賣水貨藥品。銷售水貨藥在本港屬違法行為,為市民健康安全帶來風險,本港水貨藥銷售屢禁不止、網售水貨藥更「無王管」,凸顯本港對水貨藥的監管及執法皆存有漏洞。政府要從加強執法行動入手,嚴打銷售水貨藥違法行為,同時要考慮監管保健藥品;而對部分市民貪平購買水貨藥,政府要加強教育解說,切實保障市民及消費者健康安全。

日本小林製藥旗下含紅麴成分的保健食品,被指導致日本消費者食用後出現腎臟疾病等問題,相關症狀住院病人人數累計至76人。小林製藥香港分公司在公司網頁發聲明指,雖然本港並無進口該保健食品,亦沒有在港銷售相關產品,但香港市面上或許存在一部分俗稱「水貨」的產品,不排除有店舖在售賣此產品。本報記者調查發現,本港有網購平台有售這款問題保健品,售價245元,通過集運形式訂購,從日本運至香港。由於本港法例並未要求保健品藥物註冊,針對此次保健藥物在日本導致死亡個案,本港有藥劑師認為,香港應該作為警號,有關部門必須加強抽查產品,確保有效成分未變質,同時應該加強公眾教育。

令人擔心的是,本港網售平台不僅有銷售問題保健品,並有違法銷售水貨藥品。該網售平台對需要註冊香港藥劑製品的藥物,以「水貨」形式售賣,包括日本熱賣藥品白兔牌「EVE」系列止痛藥、大正製藥「黃金A綜合感冒藥」等,該兩款水貨藥物皆未在本港註冊。情況凸顯本港對水貨藥監管及執法皆存在重大漏洞,政府有必要針對違法網售水貨藥問題展開執法行動,並考慮監管網售水貨藥問題,及早補上漏洞。

事實上,本港不僅存在網售水貨藥問題,實體店售賣水貨藥問題亦一直禁而不絕。一是銷售未經香港衞生署註冊的藥物。早前本港發現慢性病長期用藥新一代薄血藥「利伐沙班」以較正貨價格便宜大約三成價格在港大量銷售,新冠疫情期間香港海關亦在2022年4月首次檢獲走私的新冠肺炎口服藥物,該藥為美國默沙東研發的口服新藥「莫納皮拉韋」,在港無註冊,不能入口本港並於本港使用;二是冒牌貨,如本港曾有大量冒牌「偉哥」藥出現;三是藥物雖在港註冊,但有關藥物不經原廠代理入口,生產品質、儲存及運輸無監管,只要存放溫度及濕度稍有不當便有機會失效及發霉。市民購買這些水貨藥,缺乏藥劑師指導服用,隨時等同服用「慢性毒藥」。

對違法銷售水貨藥物,政府一直有執法行動,如衞生署今年1月突擊搜查旺角3間店,檢獲共33款或含有「第I部毒藥」如「布洛芬」等的日本藥物,包括眼藥水、傷風感冒藥和止痛藥等。政府要繼續加強執法行動,同時要加強對市民的教育解說,如要查證藥房或藥行是否持牌、要約出售的藥劑製品是否已在包裝上印有香港的註冊編號等,增強市民對水貨藥物危害的認識,保障自身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