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求同存異是改善中美關係的根本辦法」。圖為1月29日,在復旦大學,美國馬斯卡廷中學學生親身體驗古法製作紙張。 資料圖片
◆中美民間的相互交往有利於促進雙方間的相互了解。圖為2023年訪華的飛虎隊代表團觀看學生彈古箏。 資料圖片
◆ 2023年5月,美國知名藝術家代表團成員參訪漳州古城。 資料圖片

專家倡加強溝通管控分歧 求同存異聚焦合作

每年的全國兩會,中美關係話題都特別受到關注。2024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同時美國總統大選也拉開序幕,中美關係何去何從將面臨新的機遇與考驗。國際問題專家提醒,受美國總統大選影響,下半年美對華不排除會發起一系列挑釁、示強和施壓,令中美關係陷入新的緊張與動盪,而加強溝通與合作將是兩國關係維持穩定的重要途徑,求同存異則是改善中美關係的根本辦法。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

從外交、國防到經濟、金融,從禁毒、農業再到氣候變化,新年伊始,中美關係延續止跌企穩勢頭,雙方在多個領域頻繁互動。過去短短兩個月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先後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會晤,中美經濟工作組、中美金融工作組分別召開新一次會議,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組、中美「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正式啟動,中美農業合作機制得以重啟,中美國防部亦在時隔兩年多後舉行了新一輪工作會晤。

料大選兩黨均會打「中國牌」

「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在不發生重大突發事件的情況下,中美關係將有望保持相對穩定狀態。」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復旦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吳心伯教授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今年下半年中美關係則可能會受美國大選影響,波動較為明顯,至於大選之後中美關係的走向則存在不確定性,將主要取決於大選的結果。

今年七八月份,民主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以後,美國總統大選就要正式「開戰」了。吳心伯相信,共和黨不管誰是候選人,都是要打「中國牌」,都會攻擊中國,而拜登出於選情的需要,也會在中國問題上示強,所以下半年,無論美國國會也好,行政當局也好,都不排除會在對華問題上有一系列的挑釁、示強和施壓,而這些動作肯定會引起中美關係的緊張與動盪。

「2024年是美國的大選年,一般來說對華政策都會成為大選的熱點議題。」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宋偉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兩黨都把對華強硬作為吸引選民的一個策略,並可能會在大選中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而這不可避免會破壞中美關係。

大選結果或加劇中美對抗

去年11月,中美兩國元首在舊金山舉行了歷史性會晤,雙方達成20多項成果共識,恢復和建立一系列對話溝通機制,形成了面向未來的「舊金山願景」。宋偉指出,在過去幾年中中美元首峰會所達成的一些共識基礎上,繼續推進在應對氣候變化、遏製毒品犯罪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等議題方面進行具體的合作,將是兩國關係維持穩定、甚至繼續回暖的重要途徑。

從目前美國總統候選人提名角逐情況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熱門人選分別是拜登和特朗普。吳心伯分析,如果是拜登獲勝,那麼中美關係大選後走向的可預期性可能就會比較強。如果共和黨在美國大選中獲勝,哪怕不是特朗普當選,是其他的共和黨候選人獲勝的話,中美關係的大幅波動也將不可避免。

特朗普執政期間,美曾對中國商品加徵了多輪關稅。特朗普日前又向媒體揚言,若當選可能會對中國商品徵收超過60%的關稅。宋偉認為,大選結果可能在經貿關係、科技競爭等領域加劇中美間的緊張對抗,但由於特朗普的許多政策也會影響到美國與其盟友的關係,中國同時亦將面臨更多的迴旋空間。

對話比對抗好 穩定比折騰好

45年前的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從而結束了長達30年之久的不正常狀態。幾十年來,中美關係歷經風雨,取得了歷史性發展。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日前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中美關係45年的發展、特別是過去5年的發展歷程表明,中美對話比對抗好、合作比「脫鈎」好、穩定比折騰好。

吳心伯指出,中美在雙邊層面和多邊層面均有着廣泛的可以合作的領域,包括經貿、禁毒、人工智能、人文交流、氣候變化、國際和地區熱點等。

在吳心伯看來,中美關鍵要積極推動落實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所達成的共識。他說,要加強對分歧的管控,在台海問題、南海問題上與美方進行鬥爭的同時,也要加強中美之間的溝通,並要善於調動第三方和利用多邊的因素來增加處理中美關係的手段與資源。宋偉強調,中美應聚焦於雙方可以合作的領域,尋找共同利益,而不是聚焦於分歧。「求同存異是改善中美關係的根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