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粵語中把混凝土稱作「石屎」,透着一股子堅硬、冷漠又無聊的勁兒,但今天,卻想聊聊那些溫暖的鋼筋水泥。

有人說,看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就看它把市中心最貴的地皮留給了誰。從這個角度說,紐約和香港有着異曲同工的了不起——都在寸土寸金的地段,保留了規模驚人的公眾公園,曼哈頓的中央公園和銅鑼灣的維多利亞公園。而在芬蘭赫爾辛基市中心,政府耗資9,800萬歐元(約8.3億港元),在1.7萬平方米的黃金土地上蓋了一座名為「頌歌」(Oodi)的圖書館,免費開放給所有人。而與其說是圖書館,它更像是全民大客廳,有着各種各樣的公眾設施。市民和遊客可以在這裏幹所有想幹的事情,看書、看電影、聽音樂、做衣服、玩3D打印、遛娃……甚至醫學院學生還能在虛擬手術室學習手術。在「頌歌」,除了能借書,還能免費借電腦、照相機、樂器、溜冰鞋、網球、別針等等多達10萬件物品。Oodi設計時,聽取了上萬民眾的意見,接受了400多種想法——不是胡亂說的,這400種想法如今都被記錄在1至3層旋轉樓梯的牆上,一個都不少。還有Oodi門前的廣場,名字是取自一位在圖書館工作了45年的老員工。Oodi用所有的設計,反覆釋着同一個理念:它屬於所有人,它為所有人而建。

而這個「所有人」,並不是群像,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這讓小狸又想起華盛頓中心區的越戰紀念碑,由華裔建築大師林瓔設計,她也是林徽因的侄女。林瓔手下的越戰紀念碑,沒有高聳的士兵雕像,只有刻在石頭上的57,661位陣亡士兵的名字,一個都不少。在林瓔的設計下,當逝者的親友沿着漫長的姓名牆終於找到熟悉的名字時,光滑的黑色花崗岩也會同時在名字上反射出悼念者的影子,那一刻,彷彿跨越了生死,彼此做了最後的告別。作為美國最大的隱痛,許多人會在這時終於哭出來,而這正是設計者所希望的——「哭出來,然後才能化作自己的力量,轉過身,回到光明和現實之中」。

動人的紀念永遠是紀念每一個特殊的人,甚至不止是人。多年前,小狸在悉尼旅行,被當地的朋友帶去參觀為奧運而建的澳洲體育場。那個下午,小狸被兩樣東西震撼了,一個是體育場外有一大片「銅柱森林」,每根柱子上都刻滿了志願者的名字,一個都不少。第二個是體育場大門上方,與其他奧運場館不同,澳洲體育場沒有懸掛奧運五環,而是改掛了一枚嵌滿各種羽毛的 「飛鳥之環」 。朋友解釋說,這裏以前是片濕地,居住着許多鳥類,為了建設奧運場館,人們不得不徵用濕地,鳥兒們也移居到別處。為了感謝這些鳥為奧運貢獻出自己的家園,人們便用「飛鳥之環」代替了奧運五環,而上面的羽毛,正是包括了當時「濕地居民」的所有品種,也是一個都不少。

石屎森林確實堅硬、冷漠又無聊,但在這世界上,卻也有一些城市建築,因為有着直戳人心的人文關懷而變得無比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