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基說,倘要讓不愛國的人進入治理體系,在全世界都說不通,所以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是很合理的。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強化後的地區治理架構

收集民意 制定政策 部門落實 檢視成效

香港特區第七屆區議會選舉12月10日舉行,當選區議員將於明年1月1日就任,屆時特區完善地區治理的「最後一塊拼圖」將拼接完成。領導地區治理整體策略、政策和措施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由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擔任主席,他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委員會將於同月開會,制訂地區治理的策略方針、工作優次;而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擔任主席的「地區治理專組」,在統籌跨部門、關愛隊等按優次落實處理地區問題後,再檢視成果,並透過區議會、「三會」等了解民意,構成完整的地區治理循環系統,讓地區治理在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下,充分發揮行政主導的優勢。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

特區政府早前出台完善地區治理方案,從根本上完善地區治理架構、提高地區治理能力、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

陳國基說,倘要讓不愛國的人進入治理體系,在全世界都說不通,所以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是很合理的,正如在現屆區議會或過去的立法會中,存在很多非愛國者,其所作所為全是以破壞國家安全,破壞香港安寧、穩定為目標,對香港的進步一點好處也沒有,所以參與管治香港的人一定要是愛國人士。「我們要確保治港者維護國家安全,真真正正為香港服務,而不是另有目的,或者是作為外國政府的代理人。」

陳國基表示,區議會負責反映民意,需要與市民緊密接觸,轉介不同政府部門的服務,然而回想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當時絕大部分的議席都是由直選產生,組織單一,且參選門檻很低,未有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等,讓不少反中亂港分子滲入了區議會,當時很多參選人更沒有提出政綱、理念,也沒有地區服務經驗,僅靠叫喊幾句反中亂港口號便能當選。當選之後,這些人沒有為市民提供區議員應做的服務,反而純粹將整個區議會用作散播反中亂港政治主張的平台。

談到新一屆區議會改由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和地區直選產生。陳國基指出,這讓特區政府能夠委任一些具有專業才能和有心服務社會,卻無意參加選舉的人進入區議會,譬如醫生、律師、會計師等,有利區議會為求助市民提供各類專業服務。增設地區委員會界別,讓「三會」成員負責提名和選舉,是因為他們本身都長期服務地區,熟悉當區地區人士,了解哪些人是真正具備服務經驗、有心有力的愛國者;新選制亦保留了直選方法,希望讓市民都能參與選出心儀的區議員,讓區議會做到多渠道均衡參與。

做到下情上達 上情下達

陳國基介紹指,整個重塑區議會,僅是特區政府完善地區治理的一部分。特區政府強化地區治理架構:有由政務司司長做主席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根據區議會等搜集到的民意,制訂整個香港的地區治理策略方針、具體政策措施和工作優次,而他也會和特首李家超匯報有關情況,既做到下情上達,亦做到上情下達;由卓永興帶領的「地區治理專組」,統籌需要跨局跨部門推行的政策措施。

地區治理藍圖有高層次領導

他說,整個地區治理藍圖有高層次領導,由區議會、「三會」幫政府收集民意,幫助政府高層制定政策,再透過關愛隊、政府各部門等實施,落實完成後再檢視成效,由區議會、「三會」搜集意見匯報給政府,「構成一個循環系統。」

完善地區治理工作三個指導原則

第一,國家安全必須放在首位,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

第二,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

第三,充分體現行政主導